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不少人感叹:博物馆已然成为全国各地最难约的地方之一。以上海为例,春节假日开放的72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62%。上海博物馆更是凭借“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这一重磅引进展成为当之无愧的“顶流”。据统计,该展开幕三周来,已累计吸引观众超过8万人次。观展热情持续高涨,预约一直满额,至今每天仍有大量的观众致电上博或在微博、微信上留言咨询观展事宜。
回应观众的热切需求,上博发布公告,将从2月11日起至5月7日于每周三、周六加开夜场,开放时间18:00—21:00(20:00停止入场)。消息一出,引发热烈讨论:博物馆夜场能否在国内成为常态?
在博物馆过“奇妙夜”,上海早有尝试
说到博物馆之夜,许多人想到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片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每天夜幕降临后,博物馆中的各类文物都会“活”过来,上演各种热闹的场面。这激发了人们对夜间博物馆的想象,认为夜游博物馆会给人一种完全迥异于白天的感觉……
这一想象落地为现实始于德国,1997年,柏林举办了第一个博物馆长夜,之后,欧洲不少国家纷纷效仿。
在国内,不少博物馆也早有尝试开放夜场。以上海博物馆为例,该馆2002年在举办“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期间便推出了夜间参观活动。展览最后一天,许多人为了再看一眼国宝书画,几乎彻夜未眠。最后一批进入展厅的观众,直到第二天早上5:30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从这之后,该馆每年基本会围绕相应的特展推出夜场活动。自2011年开馆以来,上海玻璃博物馆每年都会在一定时段内的周五或星期六延时开放,甚至邀请孩子和家长夜宿博物馆。
而在全市层面,从2013年开始,上海几乎每年都会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组织各大文博场馆推出“博物馆之夜”。从2019年起,又在暑假期间试点博物馆夜间开放。比如,2021年暑假,全市近30家博物馆暑期周五或周六晚间开展各类“博物馆奇妙夜”活动。这个夏夜,观众不仅能观看最新的艺术大展,体验各场馆的缤纷主题活动,还享受到夜场门票、文创产品、餐饮茶点、文旅线路等折扣优惠……
不是简单延长几个小时,而是全新的课题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博物馆实行朝九晚五、周一闭馆的开放时间,如果夜间常态开放,可以为更多人提供亲近艺术的机会。这听上去很美好,实际运行是否可行?
“博物馆开放夜场,不是简单延长几个小时开放时间而已,而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上博馆长褚晓波告诉记者,他们做过测算,以该馆的体量,一个夜场光场地运营支出就会超过5万元。公立博物馆的运营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但预算中是不包含夜间开放增加的成本。此外,人力保障也是难题,开放一个夜场,至少50到100位工作人员需要加班,这部分费用也没有经费来源。“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加开夜场,大家还是可以克服困难的,全年常态的话难以操作,除非在体制机制上予以保障和调整。”在褚晓波看来,是否每个博物馆都需要在夜间开放,是需要商榷和论证的,关键看观众需求和博物馆高品质内容供给的程度。“我们增开夜场,是因为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很火,观众白天预约不上,但如果博物馆夜场没有好的内容和活动支撑,来的观众不多,社会效应一般,也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浪费。”
更为关键的是,夜间开放,对博物馆展陈的文物是巨大的挑战。经历岁月洗礼,很多文物很脆弱,对光照、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都有极高的要求,长时间开放不利于文物的延年益寿。因此,文物在展出一段时间后,都要回库房“休整”。以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为例,上博在遴选展品时曾两次提出希望能借展到梵高的《向日葵》来沪展出,但《向日葵》2021年曾离开英国赴外展出过,短期内不适合再次长途运输参展,遗憾地不在此次展出之列。而此番增设夜场,出于对油画的保护,馆方特意将展厅的光照强度从200勒克斯降低到160至180勒克斯。
而有机质材质的文物,对保护的要求更甚。比如,入藏上博以后,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曾短暂地展出过,此后几十年未露面。去年12月,为庆祝建馆70周年,上博克服重重困难将其再次拿出来展出,但展期仅16天,而且观众在参观时禁止拍照摄影。
“博物馆界有句话,展得越多,子孙能看到得越少。为了后人,我们有责任精心呵护祖先留下来的遗产。”一位文博专家表示,也正鉴于此,全世界的博物馆也没有做到常态开放夜场,部分选择每周特定时间延长开放,比如大英博物馆周五延长到晚上8点半;巴黎卢浮宫每周三和周五也延迟到夜间9点45分闭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则在周五、周六两天开放至晚上9点。“国内有条件的博物馆可以先行试水,但前提是供给与需求的匹配以及周边配套的跟进。”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