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亮平(1908—1986年),又名吴黎平,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1925年就读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时,由党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曾任中央苏区红军学校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部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党校顾问等职。吴亮平从大学时期就接触马克思主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编译、研究和传播,以及党的宣传和经济领域的相关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经常与他讨论《反杜林论》中的理论问题
近代以降,对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翻译工作在推进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吴亮平精通英、俄、德文,他援西入中,翻译了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的《反杜林论》全文,首次把这部不朽巨著介绍给中国人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评价他在马克思主义著作编译工作中“功盖群儒”,并称赞道:“我党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翻译家不多了,吴亮平翻译《反杜林论》,功不在禹下,有大禹治水之功啊!”
吴亮平的翻译生涯始于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彼时他就与张闻天等合译了《法兰西内战》《国家与革命》《“左”派幼稚病》等经典著作。1930年,他在上海完成了《反杜林论》的全文翻译。该书拥有可以比肩《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力,是继《资本论》后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科学论著之一。《反杜林论》全文翻译出版后,旋即风行全国。毛泽东在率领红军攻占漳州时得读此书,一直珍藏。1932年,吴亮平经林伯渠介绍进入中央苏区,毛泽东经常与他讨论《反杜林论》中的理论问题。后经毛泽东提议,吴亮平又将《反杜林论》译文作了全面审校并重新出版。
1936年,吴亮平担任毛泽东和美国记者斯诺的翻译,并为《西行漫记》的出版作出重大贡献。40多年后,吴亮平整理出版《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关于自己的革命经历和红军长征等问题》,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毛泽东生平、思想提供了权威而真实的史料。
在监狱为狱友讲授《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史观》
毛泽东提出,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要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吴亮平在当时就深刻领悟了这一思想,始终致力于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29年,吴亮平从苏联回国后来到上海,以《环球》周刊为阵地,宣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民主革命情况。他还编写了《社会主义史》《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史观》等书籍,以通俗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彼时进步青年追求真理的启蒙读物。吴亮平在参加中央编审委员会的工作期间,合作编纂出版《列宁选集》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诸多著作的单行本,极大推动了马列主义在全党的传播。次年,吴亮平因遭人出卖,被国民党投入提篮桥监狱。他在监狱里利用一切机会为狱友讲授《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史观》的一段“狱中开课”的经历,成为党史中的感人篇章。
1937年到达延安后,吴亮平担任《解放》周刊编辑主任,编译、刊登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等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章,有力推动了根据地及国统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时,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撰写了《中国共产党与道德》《答复若干反对民主运动者的驳难》等70多篇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革命发展的种种问题,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民族投降主义等,对中国革命产生积极影响。
整风运动期间,吴亮平和艾思奇等学者合著的《思想方法上的革命》被选为整风学习的必读文件,得到广泛发行。与此同时,他还深入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等院校,主讲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等课程,教育和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是延安几位“大教员”之一,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不懈努力。
“研究理论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否则这种研究一点用处也没有”
吴亮平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事业。他常说:“研究理论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否则这种研究一点用处也没有。”这也是吴亮平的治学态度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吴亮平注重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扎根实际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经济建设规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央苏区,由于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经济遭遇极大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亮平深入苏区城乡各地,撰写出《怎样解决粮食问题》等指导性文章,推动互助合作运动,开办盐厂、扩大钨矿,充分保障了革命战争急需的物资供应。
针对在整风运动中如何学习的问题,吴亮平主张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反对错误的学习观念。针对如何学习中央规定的整顿三风的文件,他指出:一种方法是把文件孤立地来看,不去研究在什么政治环境、党内情况,就文件论文件,结果非但决定没有真正执行,甚至会使工作遭受损失;另一种方法是研究文件产生的现实基础与具体目的,以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客观主义、自由主义的残余。他强调,前一种是字句的教条的学习方法,后一种是把握文件实质和精神的学习方法。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吴亮平善于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之方法。早在中央苏区,他就曾陪同毛泽东在长冈乡等地调查,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条件下农村根据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期间,他躬身考察我国社会科学战线状况,向党中央郑重提出了加强社会科学建设的三条意见,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成立。吴亮平倡导“要做革命的大人,不做个人主义的小人”,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原则立场和革命风格,从学习和实践中追求真理,在理想的指引下坚定地参与实践,最终成为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汤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