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坦赞铁路见证中非友谊

2023-01-14 20:04:43    学习时报

2022年11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举行会谈时指出,坦赞铁路是中坦和中非友谊的丰碑。当年中国自己还很贫困时,我们勒紧裤带帮助非洲兄弟修建了坦赞铁路。现在我们发展起来了,更要本着真实亲诚理念,帮助非洲朋友实现共同发展,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坦赞铁路是连接中、南、东非交通的大动脉,也是连接坦、赞两国的主要交通干线。坦赞铁路的建成促进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从经济上摆脱了殖民主义控制,有力支持了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密切了我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中非关系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一)
  近代殖民统治时期,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的经济受殖民当局的控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独立之初的坦桑尼亚在当时的世界经济秩序中处于从属地位,是一个出口原料、进口成品的农业国。随着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坦桑尼亚与赞比亚分别在1961年和1964年相继宣布独立,这时的非洲大陆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者与殖民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较量,赞比亚一时间成为支援南部非洲人民解放斗争的前哨。赞比亚以蕴藏丰富的铜矿而闻名,铜矿贸易是其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但赞比亚是一个内陆国家,东西南三面都是未独立的殖民地,殖民者控制着出海口,切断了铜矿贸易的线路,只能通过东北方向的坦桑尼亚出口铜矿。为此,坦、赞两国领导人决定建设一条连接两国的铁路,打通出海口。但是新成立的两个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无力自行筹建大型工程,只能申请世界银行贷款,求助于西方国家。世界银行对两国是否有能力建成这样一条铁路持怀疑态度,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西方国家也从自身利益考量,认为修建坦赞铁路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援建坦赞铁路的请求采取拒斥态度。坦、赞两国转而求助苏联政府,也同样遭到拒绝。在四处求援无果的情况下,坦、赞两国领导人找到了中国。
    (二)
  1965年2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首次访华,在同中方领导人会谈时,表达了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愿望。这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国内经济仍很困难。令他意外的是,中国领导人竟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中国政府从支持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积极发展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战略角度,表示同意援建这条铁路。中方将援助非洲当作应尽的国际义务,不求回报。1963年,在同非洲朋友谈话时,毛泽东说:“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的义务。”
  1967年6月,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期间,再次探询中国政府对修建坦赞铁路的意见。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只要坦、赞两国下定决心,中方愿意承担投资修建坦赞铁路,并强调这是对广大非洲人民反帝反殖民地和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支持,帮助支持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巩固维护民族独立。1967年9月,中、坦、赞三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署协定,修建坦赞铁路正式确定。
    (三)
  援建项目确定后,中国政府迅速派出了勘测设计人员。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设计、组织施工。虽然中国工程技术施工人员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到非洲后发现当地的施工条件艰苦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铁路沿线地形复杂,线路需跨越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非洲原始森林,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人迹罕至,到处充满了野兽、蚊虫和病菌,被人们称为“绿色沙漠”。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在炎热的非洲南部地区,大多是河流与沼泽地,地形特殊,经常暴雨倾泻,施工便道被冲毁。由于施工条件艰苦,大型施工机械极度缺乏,工程建设大部分时间只能依靠人海战术。
  在野外施工,工作现场就是生活现场,工作条件艰苦,生活也是超乎想象的艰苦。国内运去的帐篷不够用,施工人员只能住在自己搭建的草棚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工人们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以愚公移山的意志,将铁路工程建设一点点地向前推进。中国工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感动了坦、赞两国施工人员,他们也向中国工人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共同努力推进施工进度。经过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1976年7月14日,这条曾被西方舆论断言不可能建成的铁路比预期时间提前建成通车。
    (四)
  坦赞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和人民付出了巨大努力,全线修建桥梁320座、隧道22座,兴建车站93个,建设房屋37.6万平方米。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5.6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多达1.6万人,投入物资机械83万吨,先后累计派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3000多人次,参与当地工程建设、管理、维修、培训等。作为当时并不富裕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倾尽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坦、赞两国修建铁路。
  坦赞铁路建成后,为赞比亚矿产物资出口提供了一条新的、可靠的出海通道,有力支援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坦赞铁路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社会发展,铁路沿线建起了许多新兴城镇,成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支援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无私援助赢得了非洲人民的真诚友谊,非洲各国在国际事务中对中国给予有力支持,帮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合法席位。坦赞铁路见证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患难友谊,是用汗水和生命铸就的友谊之路。尼雷尔曾高度评价: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是“对非洲人民的伟大贡献”。卡翁达总统说:“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坦赞铁路被誉为“自由之路”“南南合作的典范”。(李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张名片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