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背街小巷治理提升延伸至更多平房院落

北京市已打造184处“美丽庭院”

张楠    2023-12-20 19:31:20    北京日报

内务部街27号院。(资料片)

 

环境优美、秩序井然、邻里关系融洽的“25℃温情小院”;加装了雨水收集桶、“蚯蚓塔”而远近闻名的“无废小院”;胡同居民自理门前事的“议事小院”……今年,本市启动第三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将治理提升从胡同街巷延伸至平房院落,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庭院”的新要求。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已在东城区、西城区累计打造184处“美丽庭院”。更多“看着美、住着更美”的美丽庭院正在治理过程中不断涌现。

首次提出打造“美丽庭院”

2017年至2022年的六年间,本市连续启动两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拆除违建,封堵“开墙打洞”,为背街小巷“做减法”;同时增补公共服务设施,为边角空间增绿留景,见缝插针施划机动车停车位,为背街小巷“做加法”。

胡同美了,街坊乐了。但从整治提升后光鲜的胡同往自己小院里一拐,居民心里觉得有点不对味。私搭乱盖的违建,让原本宽敞的院落如同“迷宫”一般,进了院门得拐上好几道弯才能看见家门;有居民甚至在屋前“圈地”,全家就住在四处透风的廊上。有的院落居民将陈年旧物全部堆放在院子的犄角旮旯,过道里堆放的杂物摞得比人都高,俩人迎面走过,想错个身都难。有的院落设施损毁严重,朽烂的垂花门时不常就往下掉木头渣,进门出门都得紧跑两步冲过去。

“能不能给我们院儿里也整整?”百姓发出这样的声音。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推进到一定程度,我们注意到,虽然街巷环境光鲜了,但推门走进胡同院落,院内环境与整治提升后的街面并不匹配。”市城市管理委整治处副处长陈志娟介绍,为此,今年启动的第三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行动中,背街小巷治理提升由街面进一步向居民院落内部延伸,本市首次提出将打造一批“美丽庭院”。“治理提升不仅仅局限于一条街巷,而是深入到百姓每天生活、休闲、活动的院落,将更加有助于整治的深化,也更能够增强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清走“破烂儿”请进凉亭

美丽庭院怎么建?在治理提升过程中,本市摸索出“一院一策”的改造思路。

踏进西四北五条24号院时,两位老人正坐在院中搭建起的木质凉亭里谈天说地。24号院为一处私房院,姐弟三家,共住着6位老人,均已经超过70岁。日子久了,家里的旧柜子、破箱子、拆卸下来的洗手台、废砖乱瓦、锅碗瓢盆也越堆越多。屋里没地儿放,一家人索性将各式各样的旧物堆满了院子。

“多好的小院儿啊,再这样堆下去,可惜了。”社区工作人员一来24号院就忍不住叹息。

这么好的院子,咱整整?社区工作人员和院里的居民商量。

六位老人看看被杂物塞满的小院,下了决心,“整整就整整”。

今年4月,街道社区发动党员群众来到24号院,帮助6位老人一同清理院内堆积了几十年的堆物堆料。一通收拾后,6位老人吓了一跳,从近10处卫生死角和旮旯清出的“破烂儿”塞满了7辆大卡车,一称重,足足1吨。

腾出空间的院子恢复了清爽的本来面貌。社区还为小院添置了木质凉亭、花箱和绿植,并请社区绘画班的“居民画家”们挥毫作画。敬老爱老图、老北京拜年图……如今,一张张妙趣横生的民俗画被装裱后,悬挂于曾经堆满杂物的窗前,为小院儿带来了无限生机。

一院一策各有特色

百姓的改造愿望,如今在越来越多院落中得以实现。

东铁匠胡同甲15号院经过改造提升,不仅为平房嵌入了厨房和独立卫浴,还在院内增设了晾衣装置,用彩砖为孩子们铺出了“跳房子”方格,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25℃温情小院”。草厂七条13号院安装了“蚯蚓塔”、雨水收集桶和堆肥桶,成了远近闻名的“无废小院”。史家胡同45号院内糟朽、倾斜、漏雨的垂花门,通过3D扫描仪测绘,按照修古建的工艺进行精细复原,成了院内一道靓丽的风景。

此外,还有一些小院经过治理提升,成了百姓休闲放松、议事协商的公共空间。雨儿胡同30号院在“申请式腾退”后,将腾出的空间打造成胡同居民聚会的“槐香客厅”、议事协商的“议商暖阁”、供青少年家庭阅读的“文馨书馆”以及展示胡同修缮整治历程与成果的“琢玉学堂”。内务部街27号院转型成为社区文化生活馆,院内活动涵盖戏剧、舞蹈、音乐现场、艺术展览、文学、沙龙、工作坊等各个方面,为社区居民乃至全城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寓教于乐的空间和平台。

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已在东城区、西城区累计打造184处“美丽庭院”。经过“一院一策”改造后的院落,凸显出公共环境好、院落秩序好、生活休闲有空间、历史文化有传承、绿化美化有品质等诸多不同特点。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新增33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