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这里浸染着峥嵘岁月与信仰力量,也记录着深情牵挂与殷切期望。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时代荣光。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红色主题文艺创作、红色文化活化传承等方面下功夫,让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群众血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及,砥砺初心使命,激励实干担当,凝聚奋进力量。
挖掘红色资源,让历史告诉未来
今年3月,乐陵市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开国上将萧华之女萧霞,决定把萧华将军及夫人王新兰的革命文物、家居物品无偿捐赠出去。乐陵市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为这些珍贵的文物和物品“安家”。“希望它们能发挥其历史价值,把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一代不忘历史、不忘初心。”萧霞说。
红色文物、革命遗址,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和载体。山东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让红色历史更加鲜明。
从省级层面加强规划指导——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印发《山东省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颁布《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出台《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成立高规格的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11个设区市相继建立市级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红色资源保护机制不断完善。
加强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在全省开展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系统调查工作,对革命旧址进行险情排查和抢险加固,对国有馆藏革命文物进行评估定级。
烽火连天岁月里,既有军事上的鏖战厮杀,又有经济上的殊死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地区党组织通过组织采金、虎口夺金、秘密购金三条渠道,筹集黄金13万余两,全部送至党中央。
“像这样‘虎口夺金’的红色历史,应该多深入挖掘,让更多人了解。”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他们加强对党史资料的征编、挖掘、抢救,编纂出版《“胶东黄金密运中央”史料选编》《血染的丰碑——四五烈士传》《沂蒙精神志》等研究成果,为党员干部群众了解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提供了生动载体。
加强红色资源挖掘阐发——自2017年起,我省在省社科规划项目中设立“沂蒙精神研究”专项。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成立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会,山东社科院成立山东红色文化研究院。全省各级社科研究机构聚焦红色文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系列研究成果,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壮大红色文化研究队伍,打造红色文化专业智库,不断筑牢红色文化思想阵地。
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现实版《潜伏》,情报工作者傅建行如同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内部,屡建奇功;借助DNA技术,济南市去年为首批49位烈士找到亲人……一段段“你许国、我守家”的红色故事,通过红色讲解员的讲述,走进人们心里。不久前,山东省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结束网络投票,1200多万人次参与。自2019年开展以来,共有6000多名选手、3500多个红色故事参赛,把党的光辉历史、红色故事送入“百姓家”。
山东创新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月、烈士公祭等线下活动,与山东英烈网、“党史直播间”“主题教育线上微展览”等线上平台栏目相呼应,将党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生动讲述出来,推动红色文化“看得见、传得开、记得住”。
一处处红色场馆,是干部群众常学常新的红色课堂。
“循一大之光,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嘉兴七个城市在中国地图上相连,形如一叶舟舸,穿越激流,汇成璀璨星火。”今年10月,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参与发起成立“中共早期历史红色场馆联盟”。馆长李涛介绍,将推动红色资源实现共享,更好发挥红色场馆以史育人的作用。
目前,全省共有25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13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80处党史教育基地,以及一大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我省充分发挥红色阵地作用,打造干部群众身边的红色课堂。
红色文艺精品熠熠生辉——民族歌剧《沂蒙山》荣获“文华大奖”;京剧《燕翼堂》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杂技剧《铁道英雄》、吕剧《大河开凌》、舞剧《乳娘》……一大批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立上舞台。
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人气高涨——整合全省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资源,打造百条红色旅游线路、12条“山东红色研学主题精品游线”等,让人们在旅游中感悟,在感动中铭记。
红色沉浸式演出丰富体验——临沂市推出《沂蒙四季》红嫂故事沉浸式体验小院,再现革命年代生活场景;淄博市沂源县编排小戏《那时花开》、歌曲《情洒沂蒙这片天》等红色题材文艺节目,广受欢迎。
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担当作为
党的事业血脉永续、薪火相传,关键在青少年。
让“橄榄绿”牵手“红领巾”。9月全民国防教育月期间,全省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很触动,跟我想象中的军人一样,以后我也要当兵!”在学校国防教育主题队课上,嘉祥县少先队员张冉听完退役老兵的军旅故事,感动地说。
深耕思政课阵地,山东把沂蒙精神等主题列入全省中小学和高校教学,分学段编写《沂蒙精神》读本。全省教育系统实施“进红色场所、听红色故事、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教育实践活动。全省关工委积极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优势,开展宣讲活动,在青少年中播撒爱国主义的“种子”。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会有什么样的力量。
寒风中的刘公岛,惊涛拍岸,洪波涌起。一栋栋百年老建筑经过修缮保护对外开放,成为游客爱去的“打卡地”——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馆。人们来到这里,感受甲午国殇锥心之痛,对“国家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巍巍沂蒙、红色胶东、丹心渤海、英雄鲁西……山东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实施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工程,建设用好沂蒙、济宁政德教育、烟台和威海等干部学院,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党性教育新格局,累计举办各类班次2.2万余个、培训学员100万余人次。
红色宣讲“火”遍齐鲁。各级各部门组织优秀宣讲员,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等活动,架起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感悟初心使命和信仰的力量,切实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传者、践行者。
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添彩。天气转凉,但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一到周末仍十分热闹。一批批游客走进古朴的村落,观赏红色小戏小剧。常山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光介绍,截至目前,已演出3000多场,观众10万余人次,村民放下锄头演戏,不离土不离乡,还有了稳定收入。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大战大考,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勇于担当、冲锋在前。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新时代新征程上,山东将以红色基因赓续血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强大力量。(赵琳)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