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记者从辽宁省气象局获悉,由气象部门主持的玉米生产气象服务效益评价对比试验得出结果:平均亩产提高76.34公斤,经济效益增加约198元。这是辽宁省首次开展农业气象服务贡献定量评价。
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帮助有多大,一直以来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根据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特点,今年年初,气象部门决定开展玉米生产气象服务效益评价对比试验,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气象部门在锦州、铁岭6个县(市、区)选取了6组试验地块,直接参与玉米生产的全过程,并进行对比试验。
“辽西、辽北是我省玉米的主产区,分别是半干旱气候区和半湿润气候区的代表,各选取3组试验地块,每组试验地块由气象全响应、半响应、普通地块构成,用种、用肥、用药、农机全部一样,甚至秋收时也委托当地农业、调查部门等第三方参与,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副主任陈鹏狮说。
气象全响应地块,播种、施肥、打药等生产管理行为,全部按照气象部门指令进行。10月上中旬,6组玉米试验地陆续迎来秋收季。经实际测产,6组试验地中气象全响应地块产量达到764公斤至1000公斤,均超过各自对比地块,增产量22公斤至141公斤不等。
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玉米生产气象服务效益评价对比试验,坚定了大家做好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的信心,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积累了经验。同时,希望通过试验地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合作社、种植户积极响应气象服务,科学耕种,为粮食增产增收夯实基础。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