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新疆:夯基现代果业 生活再甜一点

2023-10-11 20:14:20    新疆日报

 

在新疆,9月是一年当中林果产品集中收获的时节。从这一刻起,新疆12个林果主栽品种大部分将进入成熟采收期。红的是石榴、青的是核桃、绿的是香梨、紫的是新梅……田间地头洋溢着果农丰收的喜悦,迎接现代果业带来的甜美生活。

品质越来越好、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供应稳定。近年来,消费者能明显感受到新疆林果业发生的可喜变化。随着新疆在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上深入布局,种植、加工和市场销售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了林果从自产自销向卖到全国转变。

标准化,种出好果来

9月,新疆的新梅熟了,满树的果实娇艳欲滴。在新疆伽师县,新鲜采摘的新梅通过公路、铁路冷链运输到全国各大市场。伽师是全国最大新梅产销基地,种植新梅约45万亩,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40%,产量占60%。

“今年,新梅购销依旧火热,原本计划采购8000吨,因为特别抢手,到现在只采购了一半。”9月24日,伽师县新南疆果业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对记者说。

新南疆果业是一家长期在喀什购销林果产品的企业。今年新梅成熟前,这家公司就与国内各大商超、水果连锁销售企业签订意向采购合同约8000吨。

“新梅价格、产量不断走高,市场需求旺盛,基本不愁卖。”陈浩说。8年前,新疆新梅产业还是另外一种面貌:种植面积少、产量低、病虫害严重,对群众增收带动作用很小。谁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新疆新梅就迅速成为最赚钱的林果品种之一。

“首先是种植上发生了变化。”陈浩说,随着2018年新疆启动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林果业开始从过去的一家一户小农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转型,林果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陈浩记忆中,曾经种植新梅的农民管理意识弱、技术水平不高,病虫害非常严重,产出的好果实非常少。现在,新梅采收后,果农会按照统一要求,在秋末冬初和第二年春季技术防虫,使新梅收获时90%以上不会有虫,大幅提高了商品果率。

现在,伽师县新梅种植户一年四季都要对果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冬季整形修剪,春季防治病虫害,夏季除草、灌水、施肥,秋季清园。这些标准化管理规范要求都落实在了果农管理实践中,体现在了果农收益上。

新梅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新疆林果业布局“一产”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2020年新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区林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林果业标准化建设,健全林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全面实施主栽品种管理模式标准化、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化、两品一标创建标准化。目前,新疆林果标准化基地达233万亩,商品果率达85%,林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6%。

深加工,打造优质“大果盘”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美誉。截至2022年,全疆林果种植面积达1816万亩(不含兵团),果品总产量达870万吨。

林果种植面积的扩大,给林果产品销售带来压力。为破解产业发展短板难题,新疆开始加快推动果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相关产业建设。

在“中国核桃之乡”叶城县,随着精深加工能力提升,核桃资源优势开始向经济优势转化。

2012年,落户叶城县的新疆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核桃精深加工企业。经过十多年发展,该公司相继开发出核桃食品、饮料等20多个产品,成为当地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叶城县核桃蛋白、核桃含油量都非常高,很适合发展深加工。”新疆美嘉董事长彭红春说,目前,公司年收购核桃约3万吨,约占叶城县核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年销售产值4.5亿元,带动2.5万户农户增收。

彭红春说,叶城县核桃精深加工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加工比率还不到30%,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公司今后将围绕核桃多肽粉、蛋白粉、核桃油进一步深化延伸产业链。

近年来,叶城县已引进7家核桃精深加工企业,具备了将核桃“吃干榨尽”能力。核桃壳可以加工成活性炭,核桃分心木加工成了保健茶,核桃仁加工成即食食品、饮料、核桃油等产品,年产值超20亿元。

进入9月,精河县10余万亩秋枸杞喜迎丰收。五六年前,精河县枸杞主要还是以晒干销售为主,而现在晒干已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鲜果精深加工,产品有口服液、原浆、格瓦斯、啤酒等30余种。如今,精河县年产枸杞鲜果6万吨,产值超过6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35%。

从全疆看,近年来,新疆紧盯林果业“二产”布局企业发展,通过支持企业产加销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带动全疆林果产品加工优化升级,提升经营主体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新疆果品年加工量551万吨,占总产量的63%。

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新疆林果产品品质好,但也要“勤吆喝”。在新疆众多林果产品中,库尔勒香梨近年通过“走出去”“勤吆喝”,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度不断提升,成为全国畅销水果。

近年来,库尔勒香梨不断拓宽国内销售渠道,与国内水果三大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嘉兴水果批发市场对接;与国内水果销售知名企业百果园长期合作;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合作线上销售。目前,库尔勒香梨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00个城市设有销售点。

2021年,库尔勒香梨开始在全国六大区域设立前置仓。“待所有前置仓建成后,每年近30%的库尔勒香梨将转移至前置仓加工、包装、销售,这样就可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消费者可以随时网上下单购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香梨协会会长盛振明说。

为了让更多新疆优质果品走向国内市场,2018年,新疆启动特色农产品疆内收购和疆外销售“两张网”建设,有效提升了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

在疆内收购网建设上,累计建设了疆内较大果品收购交易市场24个,以交易市场为骨架,以乡镇村巴扎市场为节点,通过合作社、经纪人联结广大果农,形成了布点合理、结构密实的疆内收购网。这对稳定林果产品价格发挥了压舱石作用,避免了农产品集中上市被迫“贱卖”,有效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在疆外销售网建设上,除了在援疆省市支持下开拓当地市场外,还积极扩大外销网点建设,在广州、成都、武汉、上海、北京、长春等地建立疆外销售网点,包括社区生鲜店、商场专区专柜等。

新疆还积极拓展网上销售渠道,京东、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纷纷入疆,同时也吸引一批大学生返疆创业,创办了一批网店,利用直播带货、短视频、电商等形式销售果品。以新疆林果产品销售平台、新疆林果网、大唐丝路、淘宝网新疆馆等为代表的特色林果产品互联网展示推介体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网店等初具规模。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新疆已在各援疆省市建立果品销售分仓60个,销售网点1万余个,年外销果品量达到果品总产量的80%。近年来,依托“京东”“建行善融”“大唐丝路”以及各地州市电商孵化园等线上平台和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平台,大力推进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林果销售新业态发展,新零售方式销售果品占比达20%。

随着疆内收购、疆外销售“两张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新疆瓜果飘香全国,受到市场欢迎。2018年至2022年,新疆年均外销果品超过600余万吨,约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以上。新疆林果已经从过去的自产自销转变为全国销售,实现了飘香全国的目标。

【点评经纬】

“瓜果之乡”既要美誉度 还要竞争力

林果业是新疆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目前,新疆林果业收入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近30%,部分林果主产县市占比超过50%,特色林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十余年间,新疆围绕林果业种植、采收、加工、运输、销售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在顶层设计、改革创新、科技支撑、三产融合、“两张网”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了林果业不断提档升级。目前,新疆年均八成以上果品实现外销,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为新疆赢得“瓜果之乡”美誉。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美誉度并不完全等于竞争力。林果生产涉及品种选育、种植、管理、采收、加工、销售等,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林果产品在消费市场的竞争力。当前,新疆林果业经过快速发展,已经完成了“量”的增长,但在“质”的建设上却仍有很大的不足和上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科技应用水平较低,规模化发展缓慢。同时,还面临人才短缺、缺乏现代经营意识等问题,都影响了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林果业短板和不足,新疆要在巩固美誉度的基础上,围绕竞争力建设,持续打好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推动林果业取得更大进步。一是要提升优质果品供给能力。深化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建设,推动林果标准化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当前,新产品、新技术、新消费层出不穷,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以往难以突破的困难正在被突破,新疆要抓住科技力量,重塑林果业面貌,向着更高产、更节约、品质更好、效益更高的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强林果产业链建设。持续引进、培育带动力强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紧密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四是积极开拓营销市场。做好传统展会营销的同时,要在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模式上大胆探索,有所创新。

2023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打造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绿色有机果蔬产业被列入“八大产业集群”,这为新疆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林果产业指明了方向。

未来,新疆林果业将向着规划目标迈进,2025年林果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2035年将新疆打造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生态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林果全产业链现代化,建成较为完整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始终牢牢守住“瓜果之乡”美誉。(曹华)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将开展全国第七次卫生服务调查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