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这块地很不平整,改造后环境变好了。离小区近,我们常来,累了就坐下歇歇。”8月11日傍晚,南京市建邺区平良大街口袋公园里,居民孙玉宁、郝明芳两口子照旧来散步。这个80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设有健身步道、休闲场地、儿童活动区等,绿意盎然。
烈日炎炎,城市中的绿地、公园、绿道显得格外舒适宜人。在江苏,城市居民身边的绿色空间多了、密了。“出门进园、推窗见绿”成寻常的背后,是城市绿化理念的嬗变,对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的重视与满足。
从分级“织绿”到出门见绿
8月11日上午,在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茶花路的秋白书院门前,记者踏入一个“一米花园”。这方小天地有20多平方米,种了些植物花卉,还配有滴灌设备,设有5个环形座椅,可同时坐约20人。
“常州‘一米花园’面积一般不超过50平方米,选址灵活,与市民零距离。”常州市园艺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戴妍说。常州已建成64个“一米花园”,今后还要继续推广。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生态景观所副所长杨柳说,常州注重公园绿地布局的均衡性,正在编制《常州市公园体系规划》,拟打造以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为主体,口袋公园、游园等为补充的三级城乡公园体系。郊野公园布局在城市近郊,5公里内可达;综合公园服务人群广,内容丰富且便于开展户外运动,2公里内可达;社区公园与社区公共服务相结合,与口袋公园、游园相补充,让人们处处可赏景、好休闲。“一米花园”比口袋公园要小些,分布更为灵活。去年底,常州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达96.02%。
常州分级“织绿”,是我省不断优化公园绿地均衡性、便民性的缩影。省住建厅园林绿化处处长于春介绍,老城区绿地少、均衡性不足,曾是不少城市在绿化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我省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分级分类体系建设,构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等大中小级配合理、分布均衡的公园体系,尤其注重在公园类型、级配上补短补缺,大力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规划建设,引导推动各地从建设综合公园向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街心花园、小微绿地等转变。省内各地结合城市更新,采用绣花、织补等办法,按市民出行300—500米见园的目标,优化和均衡绿地布局,努力让人们步行5—10分钟即有一个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绿色空间。
据省住建厅统计,江苏现有44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9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9个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截至去年底,全省建成区绿地面积共2293.3平方公里,绿地率达40.56%、绿化覆盖率达43.9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4平方米。目前,全省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80%。
从“公园免费”到“绿地共享”
既要增绿补绿,也要打开绿化空间,才能让人们真正享有“绿色客厅”。
8月11日,记者在宿迁市洪泽湖路、太湖路和人民大道看到,路旁几家政府部门的院子都没有围墙,只在办公区域设置门禁;宿迁市骨科医院的荷花池内荷叶飘香,步道边绿树成荫。
宿迁市住建局园林绿化处处长张瑞介绍,宿迁2016年起在全省率先启动单位庭院开放工作,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开放6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庭院,与市民共享60万平方米绿地、5000余个停车位、90个卫生间。目前,机关单位庭院“应开尽开”。
宿迁设市之初就定下“生态立市”目标,2021年又提出建设“无界公园城市”。至去年底,该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2.2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两项指标居全省第一。除单位拆墙透绿,宿迁新建城市公园在规划时即全部确定为开放式,已有公园在提升改造中也去除围栏围墙,与周边区域无界相融。
近年来,江苏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免费开放,赢得群众普遍赞誉。今年年初,一个全新的开放动作,令人们的公园体验感倍增:省内各地纷纷启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让群众不仅免费进公园,还能在公园内的草坪、林下空间、空闲地上畅快活动、自在休闲,与自然更加亲近,搭帐篷、放风筝、露营野餐等需求也能得到满足。
于春介绍,33个城市为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首批省级试点,今年省住建厅还将推动60%以上的市县加入试点行列,将开放共享面积增加到1000公顷以上,让人民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生态发展带来的红利。至2025年,全省所有城市(县城)具备条件的公园绿地将全面开放共享。
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如何做得更好?南通市市政和园林局介绍,遴选首批开放共享的绿地有几个原则:兼顾可达性,尽量各板块都安排试点;选择设施配置比较齐全、功能多样且交通方便的公园;选择管理到位,养护人员配比高的公园。盐城市在开放共享区域安装温馨提示牌,引导市民保护植被、草坪,对人员流量较大的共享区域,结合实际错峰开放。
从“以景为主”到“以人为本”
开放共享,传递出城市绿化理念的转变。
“过去,道路两旁的绿地‘以景为主’,做个小游园还要习惯性地围一下;现在,我们把绿化空间打开,而且注重功能性,让老百姓可进入、可停留,在好看的基础上实现好用,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城市绿化处四级调研员向华明说。
3月12日,修订后的《苏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开始施行。条例要求,在城市新建区、旧城改造区,城市绿地面积应当分别高于总用地面积的30%、25%,但条例不再规定各类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比、道路绿化用地面积占比等指标。向华明表示,从严控单体项目绿化指标转向整体规划控绿,意味着在绿化总量达标的前提下,多建可以让市民共享的公园绿地。
建设共享的绿化空间,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
在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旁边,一个名为“稚趣街角”的公共空间,供路人穿行、孩童玩耍、学生家长坐下歇脚。街角外侧的人行道,专门铺着90厘米宽的透水路面。为什么是这个宽度?昆山市住建局副局长聂小明说,一老一小并排走,不挤;一个小孩拉个拉杆书包,也正好。
“稚趣街角”是“昆小薇·共享鹿城”专项行动建成的第一个项目。聂小明透露,2020年昆山市住建局及下属单位工作人员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之际,发出1000多份问卷,了解居民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区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根据居民意见,昆山市住建局有针对性地设计城市微更新方案,启动“昆小薇·共享鹿城”专项行动。“昆小薇”项目包括活力街巷、魅力街角、口袋公园、健体环道等9种类型。截至7月底,昆山已建成317个“昆小薇”项目。
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城市绿化管理处处长胡兆忠介绍,在打造“乐享园林”活力空间的过程中,城市绿化部门不仅与中央美院、上海复旦设计院等高校、科研单位紧密合作,而且多次组织开展社区调研,听取群众意见,让这些活力空间真正成为居民喜爱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徐冠英 白雪 刘春 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