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守良田、多种粮、种好粮,四川今夏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四川:奋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2023-07-27 14:18:16    四川日报

7月23日,大暑节气,成都平原进入决定秋粮产量的水稻灌浆期。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这为农业大省四川指明了奋斗方向。

牢记殷殷嘱托,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四川把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摆在抓好全省“三农”工作首要位置,融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全过程。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一年多来,锚定“多产粮、产好粮”,四川用一系列“组合拳”推动粮食扩面增产,为助力端牢中国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去年,在极端高温干旱“烤”验下,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02.1亿斤,连续三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今年小春,全川夏粮总产量达90.52亿斤,同比增加3.18亿斤、同比增长3.7%,增幅居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第二位;今年大春,全省累计播种粮食8000多万亩,创下近年来新高。眼下,大春在田作物长势良好。可以预见,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出硬招实招,守牢建好天府“粮”田

脱粒、称重……7月24日,资阳市安岳县乾龙镇罐子河村种粮大户黄德付正在核定复垦后第一茬春玉米的产量。

去年6月,罐子河村等6个村被纳入安岳县粮经统筹促进柠檬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建设范畴。通过园地腾退和改田改土,1960亩低产低效柠檬园在今年开春前改造成高标准农田。

谷非地不生。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四川人多地少,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依然存在,农田水利方面仍有“欠账”。面对考题,省委、省政府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耕地保护重大要求,不断采取过硬实招,切实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产粮宝地坚决守好。去年7月,四川全面推行田长制,明确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出任同级“田长”,构建五级田长制体系,同步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将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破坏耕地终身追责制度化,力求耕地保护“长牙齿”的硬措施常态化。

细节彰显深意。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在谋划十大重点任务时,将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摆在首要位置。

种粮空间稳步拓展。仅去年,省级就整合各类资金上亿元,专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撂荒地整治。综合采取“腾”“退”“转”方式,四川有序腾退低产低效园地、向撂荒地倾斜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省累计完成撂荒地复垦复耕221.5万亩。

要数量也要质量。仅去年,全省建成“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425万亩。今年,聚焦把永久基本农田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省级制定“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十年行动方案,明确分类分区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补贴政策、探索整灌区整市整县整片推进模式,用10年时间逐步将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质量筑底,耕地产出能力不断攀升。在眉山,面对去年的持续高温干旱,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粮食单产仍然增长10%以上。

良田必须粮用。去年,四川与全国同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明确对未能完成任务者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和年度乡村振兴考核“一票否决”。在立下粮食扩种稳产增产“军令状”之际,各级党委、政府则收到带位置的年度种粮“任务书”。今年,四川又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省级立法,剑指制定用途负面清单,再度鲜明“良田种粮”用途导向。

全省粮食产量“十连冠”的达州,在向种粮大户、专合社流转改良后的撂荒地时,当地业务主管部门都会提出一个特别条款:必须保证大春种粮。

强要素强支撑,良法良种良技育“好”粮

7月25日下午,德阳广汉连山镇,廖成勇操控着无人机为稻田施肥。

这位30岁的“种田CEO”,是当地最年轻的中级新型职业农民。今年大春,他所在的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合社托管田块突破6000亩,预计服务田块20万亩(次)。

在四川,困扰“多种粮、种好粮”的现实问题是:全省常年外出务工人口2000余万和“蜀中无好米”的刻板印象。“谁来种粮、如何产好粮”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直面问题才能找出答案。去年以来,新一届四川省委聚焦粮食稳产增产等重点任务,用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健全社会化服务、加快种业技术攻关和完善科技到田等方式,不断强化粮食生产要素保障支撑。

省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今年4月起,按照省委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的统一安排,省委书记王晓晖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展开专题调研。近一个月时间里,王晓晖先后前往成都、资阳、绵阳、广元等地,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粮食生产等工作中存在的矛盾症结,研判解决之道。

基层自发探索同样可贵。在全省粮食产量第一大县德阳中江县,“专合社+种粮大户”构建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全县八成以上的水稻等主粮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眼下,全省3.2万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田保姆”等服务形态,常年服务土地4000万亩(次),四川耕地撂荒现象得到遏制。

科技创新赋能增效。去年,四川种业集团挂牌,省级农科院所改革全部到位,技术、人才、资本加速聚集和整合。今年,全国首个省级种质资源中心库有望年底前投用……打好种业“翻身仗”、助推川种振兴蹄疾步稳。

农业科技诞生在实验室,但要扎根于田坎生根发芽。截至今年,四川研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被第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去年开始,全省整合133家农业领域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105家涉农科研机构、17所涉农高校资源,构建起“从实验室到大田”的农技服务体系。目前,全省有5.8万名农技人员常驻种粮一线。

新技术带来新希望。去年9月,绵阳三台县建平镇四季村的再生稻实验田获得300公斤/亩高产,打破四川再生稻“北不过金堂”的传统认知。如能大面积推广,全省每年稻谷产量有望再增30亿斤。

新的形态、新的种子和新的技术,孕育出更多“天府好粮”。去年9月,四川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对25个“稻香杯”优质米获奖品种进行表彰。1992年启动的“稻香杯”优质米评选,正成为“四川好米”的风向标。

舞动效益“指挥棒”,“天府粮仓”更丰盈

宜宾市长宁县梅白镇联合村,瞅着泛红的高粱弯了枝头,酒企给村民转来首笔预付款,大家开始后悔“没有多种点”。此前,村民们和企业签订购销协议,约定村里的酿酒专用高粱销售价高于市场价10%。

数百公里外,乐山市市中区平兴镇明明泽泻专合社负责人邓宇枭,正忙着给玉米田里套种的柴胡除草。眼下持续走高的柴胡价格,让他看到了亩产值突破万元的希望和来年再次扩种的可能。

盛夏时节发生在川南的上述两个故事,讲述着同一个道理:种粮能赚钱,农户才愿意多种粮。立足现实,因地形崎岖而种粮成本居高不下的四川,从稳政策、改模式、降成本等领域入手,不断充实农户“钱袋子”,确保扎紧“米袋子”。

补贴政策更精准。去年,四川首次将种粮大户补贴标准提升至80元/亩/年。针对蓄留再生稻面积、晚秋马铃薯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列实际,省级首次将前述种粮行为纳入补贴范畴。今年,又首次把种粮大户补贴分为丘陵山区、平原地区两类执行,用政策精准落地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

在成都邛崃市,种粮大户周家林发现,今年的丘区田块补贴比平原地区高出20元/亩/年。这让他下定决心:秋收后在丘区再流转土地100亩用于种粮。

配套服务更要完善。今年初开始,四川在全省产粮大县实现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为农户种粮吃下“定心丸”。而水稻、玉米制种保险和种粮收益抵押融资等新的产品陆续推出,不断为农户种粮注入“金融活水”。

耕作制度在更新。去年开始,全省范围内因地制宜探索推广“以粮为主 粮经统筹”模式。结合土壤气候等禀赋,各地分别探索出“稻——药——菜”“稻——药——药”“稻——菜”轮作或套种制度。

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通过开展稻菜轮作试点,不仅稳住了全村水稻产量,还让种粮农户每亩年纯收益稳定在3000元以上。

收益在增加,成本在减少。聚焦降低种粮用工支出,四川一手推动丘区农机具研发集成攻关,一手将农用无人机等农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逐步提高补贴力度,持续提高种粮机械化水平。去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7%,较2015年提升14个百分点,种粮过程中人工成本上涨过快趋势得到缓解。

傍晚时分,微风带着凉意吹过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转龙湾村,沉甸甸的稻谷奏响丰收的乐章。再过几天,这个今年四川最早“开秧门”的区域将开镰。随后,全省2800余万亩水稻将从南至北迎来丰收。

蜀乡沃野上,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交汇融合,正铺展出“多产粮、产好粮”的美丽画卷,支撑起“天府粮仓”真装粮、多装粮、装好粮的扎实底座。(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14条措施支持平台企业发展
下一篇:宁夏通报八起矿产违法案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