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江苏探索跨省构建新型产学研融合生态圈

2023-04-26 16:38:52    新华日报

去年8月,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在西安布局建设第一家异地创新服务驿站。近日,该驿站在江苏20多家园区、企业和高校代表共70余人的见证下正式启动运行,力图跨省构建新型产学研融合生态圈。现场,西安部分重点高校发布150项技术成果,江苏常熟高新区、南京白下高新区和金坛华罗庚高新区等现场路演发布技术需求,苏州工业园区与西北工业大学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产学研合作就是要将科技创新转变为产业创造。4月,记者走访省内多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企业,探寻产学研合作的“锦囊妙计”。

牵线搭桥,为技术找“婆家”

春日的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飘来阵阵药草香。苏州红郡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抗病毒中药药物开发与产业化,新成果不断涌现。

数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团队正为天然产物提取及应用技术找寻“婆家”,帮助项目转化和产业化推广。“我们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登门拜访,带领肖院士团队先后与泰州医药高新区、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中心重点服务园区对接洽谈,考察园区区位、产业基础及支持政策等配套环境。”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资源开发与技术转移处副处长巢俊介绍,经过多轮对接撮合,该项目最终“安家”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去年5月注册成立的苏州红郡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解决中药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溶解性、生物利用度等难题。

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志强表示,打通技术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企业作为最贴近市场需求的“百灵鸟”,主动创新才能唱出“动听的歌曲”,但目前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投入强度不大,联合高校院所开展协同创新的主动性不够。巢俊也坦言,当前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依靠政府政策拉动较多,市场配置资源还不够充分。高校院所的科研与产业、企业的需求仍存在脱节现象。

于是,为技术持有方和市场需求方牵线搭桥的“媒人”——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应运而生。目前,江苏企业与国内10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省级以上产学研合作载体5000多个,建有“校企联盟”1.6万多个,一年实施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2万多项,为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强力支撑。

穿针引线,织密产学研合作网

“产学研合作就像‘织网’,横向连接科技资源集成和推送的服务网络,纵向落脚创新最活跃的产业园区。”赵志强这样比喻,“我们穿针引线,多渠道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先进技术和成果在江苏转化落地。”

技术路径遇到难题就像被“扼住喉咙”,中电鹏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规划运营部部长王鸣昕对此深有感触。该公司在基于AI深度学习算法的高精度定位检测技术方面储备不足,通过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智能服务平台和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渠道广泛征集技术解决方案,并邀请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团队深入企业现场。最终,中电鹏程与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牵手成功,签约联合开发超大规模芯片先进封装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投产后芯片封测企业的产量、良品率将得到大幅提升,直接经济价值8000万元,并为上下游创造超3亿元的经济效益。

省生产力中心提供的产学研对接服务,不仅解决技术难题,还提供企业创新能力对标、知识产权、科技融资、高层次人才招引等一揽子服务。据介绍,省生产力中心还探索“科创飞地”新模式,推动国际技术人才引进及跨省飞地合作,多渠道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更多国内外优质科创项目入孵。

2021年,省生产力中心牵头的首家“科创飞地”落在了哈尔滨。中心依托江苏“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联盟,围绕昆山高新区的创新需求,在哈尔滨建设了江苏(昆山)—黑龙江联合创新中心。2022年,省生产力中心在西安布局建设了第一家异地创新服务驿站。今年3月,中心组织了江苏20多家园区、企业和高校70多人赴西安开展技术转移对接,西安重点高校代表现场发布技术成果150项,常熟高新区、南京白下高新区和金坛华罗庚高新区等进行了技术需求的现场路演,苏州工业园区与西北工业大学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怎么样?一组数据显示:近年来,江苏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6.5%提升到67%,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3%提升至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4件、全国第一。另外,江苏省目前已实现国内所有985高校合作全覆盖,与中科院合作项目销售收入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筑牢创新资源池,跨越“死亡之谷”

将优质“技术面粉”做成一碗香喷喷的“产业面条”,产学研合作的“厨艺”需要进一步提升。

赵志强认为,要进一步挖深筑牢产学研创新资源池,继续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密切联系,充分挖掘先进技术项目、创新人才团队、创新平台项目等注入创新资源池。同时,搭好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让更多优质项目“登台唱戏”。他表示,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将联合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等举办产学研专题对接活动,优化升级对接功能,打造科技成果进云端、线上交流助转化的技术对接新模式,着力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集成创新服务中心。

“产学研合作要正视高校和企业的不同诉求,注意两者在创新选择定位、激励因素、成果形态与成熟度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葛沪飞认为,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着眼于基础研究,发现新规律、形成新方法等,为社会创造新的知识;企业则以应用为导向,着重于新产品、新工艺等,以期获得市场竞争力。

如何弥合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市场化、产业化成果之间的鸿沟,助力创新主体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葛沪飞建议,设立由政府主导、多元社会资本共同组成的概念验证基金,对高校院所的高水平原创技术成果进行概念验证,充分减少产学研技术成果转化时间,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概念验证科技保险品种,降低转化风险成本。

同时,资助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强化应用导向的科技创新;聚焦江苏产业发展需要,打造一批科研院所与企业联盟共建的“科技创新中心”,搭建贯通创新链全过程的共创平台;培育和建设“未来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将与产业创新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市场组织整合参与其中,增强对未来创新要素统筹能力,推动组织、模式与制度创新,提升江苏创新系统效能。(张宣 程晓琳)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天津发布《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
下一篇:宁夏打造央地合作共赢新样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