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飞絮季。其实,城市行道树不仅会飘絮,还能吸纳车辆尾气,搭建天然“凉棚”,构建城市绿色生态骨架,助力我省从“城市中建公园”迈向“公园中建城市”。
绿色城市,
四季花叶皆为景
暮春,苏州常熟市枫林路上,香樟嫩绿,晚樱朵朵饱满,将城市道路装扮如画;南京北京西路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之间,400多株美人梅绵延不绝,粉色浪漫;扬州瘦西湖旁,有“水杉大道”美誉的长春路,小雪节气后,水杉树叶由绿变红,色彩丰富。
江苏地理位置适中、气候适宜,是树种大省,仅南京就有100多个行道树树种,常见的有香樟、悬铃木、银杏等20余种。省林科院景观树种与花卉研究所所长黄利斌介绍,城市行道树需要具备生长较快、寿命长、枝繁叶茂等优良品质。宽大道路两侧的树木,需高大挺拔、不易倒伏断枝,而且行道树要“皮实”,能抗污染、耐风暴、抗病虫害,适应城市车辆尾气等逆境环境。以近期“臭上”热搜的石楠为例,能成为行道树优势树种,除因其臭,还因花叶四季皆是景:早春红叶繁繁,仲春白花簇簇,夏季绿荫成片,秋季红果累累。
规划合理的行道树能提高街区价值。4月21日,南京小西湖片区马道街沿街,蔷薇、木香、月季等枝繁叶茂,游客纷纷拍照“打卡”。游客王海告诉记者,“去年冬天,我来过小西湖,最近在网上看到花开了,于是故地重游。”暮春时节,南京街头蔷薇“花瀑”流淌。南京鼓楼区树人路、建邺区江东中路、雨花台区软件大道等道路沿街,已打造完成超1.3万米长的浪漫花墙。
道路绿化既有去污滞尘、降低噪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功效,还能美化街道,有效提高道路步行适宜度,带动沿街商业发展。省规划设计集团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所高级工程师张弦观察,因担心遮挡店铺招牌,部分老城商业街区甚至不希望店铺前有行道树。张弦说,城市建立生态审美需要时间,让健康城市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为改善商业街行道树薄弱的问题,黄利斌团队从树种培育角度选育了“抱朴1号”树种。该树种是在江苏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调查时发现的朴树变异单株,主干通直、侧枝紧抱向上伸展、生长速度较快,适合栽种在较窄的商业街两旁。
更新树种,
不飘毛絮还更美观
柳絮、杨絮、法桐絮……春季不同时段,有不同的飘絮烦恼,我省近年来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理办法。
4月20日,泗洪县城北体育公园西侧步行道上,杨树新芽嫩绿,飘絮成团的景象不见了。过去,4月“飘雪”的泗洪,10年以上的杨树飘絮尤为严重。近六七年,泗洪新建城区道路两旁改种不飘絮的杨树后,情况大为改观。
改种不飘絮杨树后,我省北部不少城市的飘絮问题得到改善。有“行道树之王”美誉的法桐,在我省南部,是不少城市的“名片”之一,但存在难以根治的飘絮问题,法桐无絮树种正在试点推广中。“少果法桐新优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南京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凯介绍,2021年3月,南京引进两个少果法桐新品种,在鼓楼区和秦淮区进行小范围试点。两年来,70棵新品法桐长势良好。
南京主城法桐行道树共有8万余株,占主城区行道树总量近1/5。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城市绿化管理处处长臧延亮介绍,法桐飘絮短期无法根治。3月31日起,南京启动夜间吹絮,主城区计划治理203条道路法桐飘絮。修剪行道树枝条,可让大树3年内少有飘絮,降低树枝断落、树木倒伏风险。去年,南京完成57条道路、3039株法桐行道树常态化消险修剪,减少春季果实产生量。4月初至6月底,市民可通过“果毛飘絮预报系统”,查看南京主城区道路实时飘絮情况和预报。
自2003年起,苏州就走上本土树种栽种之路。苏州市林业站副站长唐建介绍,苏州对乡土树种有浓厚的情怀,居民有“前门榉树、后门朴树”传统。本土树种不仅能减轻飘絮,其生态适应性也更强,更为美观,病虫害少。2016年,南京发布行道树树种规划,提出优化行道树树种结构,道路旁不再种植杜英、乐昌含笑、毛白杨、金丝垂柳等不适应南京气候的树种。
“治理飘絮非一日之功,更不是单一问题。”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国家公园与保护地研究中心主任汪辉认为,城市管理者应与时俱进,更新生态审美观念,在行道树规划和种植阶段,多一些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
丰富树种,
给鸟类更多生活空间
老城和新城的树种差异,体现了城市绿化理念的转变。在苏州老城,常见树种有香樟、法桐、银杏。姑苏区的十梓街、十全街、五卅路等主要道路两侧,遍是法桐。姑苏区虎丘路两旁的香樟树种植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胸径超过50厘米。新城行道树则出现不少“新面孔”,苏州工业园区南施街整条街生长着无患子,树木高大,结绿色圆果,秋季果实随树叶一同变黄。黄山栾树、榉树、乌桕等树木也逐渐出现在苏州新区的道路两旁。
“以往,城市行道树功能单一,主要是遮荫;现在,树种选择趋于向园林看齐,在注重景观的基础上,更追求生态价值。”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城市绿化处处长向华明说,立体多层次的道路绿化逐步替代单一树种,色叶树种逐渐替代常绿树种。
伴随城市更新,老城道路树种也趋于多样化。苏州姑苏区苏站路2021年完成绿化改造,路旁新增无患子、紫荆和紫薇。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规划建设处处长朱海琦介绍,目前南京街头的树木种类已由原先的20余种增加到60余种,除常见的法桐、香樟、银杏外,还新增无患子、乌桕、栾树等树干高大树种。
“传统的城市绿化观念要求冬季也要有绿色装点,但香樟等常绿树木让人冬季也晒不到太阳,容易产生阴冷感。”向华明介绍,现在行道树兼顾常绿和落叶树种比例。以往南京城市行道树常绿、落叶比重为1∶3,如今南部新城和雨花台片区等新城区的树种规划中,这一比例变为1∶4;江北新区更是达到1∶5。
“行道树可以构成城市生态廊道,为动物的迁徙、觅食提供良好渠道。”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潘扬说,应丰富行道树的树高和叶高多样性,提高灌木和草本层植物的密度和盖度,注重落叶、常绿、针叶和阔叶树种间的搭配,这样城市会更适宜鸟类等动物生活。
从“城市中建公园”
迈向“公园中建城市”
行道树作为城市生态骨架,规划建设得当可以发挥更多作为。
“树木是城市中具有生命的重要基础设施,丰富树种多样性才能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安全。”黄利斌介绍。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因生态理念尚未跟上,以及缺乏有效的生态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度恶化。
汪辉观察发现,为追求植物景观“一次成荫”,有些城市出现植物景观速成现象。例如,较多移植大树, 以求“一夜成林”。他建议,给树木生长的时间和空间。在道路两旁较宽的绿化带,可以参考当地原有植被群落,种植自然生长的花灌木以及多年生观赏草本植物,尽可能减少人工养护修剪,让“自然做功”,呈现四季枯荣、富有野趣的植物景观。
相较于乡村,城市行道树树种更倾向于追求效率,要求景观速成,造成城市景观高度趋同。唐建坦言:“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乡土树种,承载着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应更多选择这些树种作为行道树。”
“在行道树树种选择上,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强调‘一街一树一景’,营造整齐统一的街道绿化景观。”黄利斌建议,一条街道可以选择树冠结构、形态相近的3至5个树种,这样既可满足街道景观的整齐一致,又可增加树种多样性。
行道树不仅是城市生态的一部分,还可以“+社区”“+商场”,与居民生活生产联系得更紧密。比如,成都的麓湖生态城,人与自然亲密无间——没有围栏的民居就建在湖边,小区绿化与城市绿化无缝衔接。成都市高新区港汇天地以行道树为“线”,“串珠”公园与商场,打造森林主题商场,人们逛商场如同游公园。
去年7月,苏州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苏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公园城市”,将“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愿景变成现实。朱海琦告诉记者,南京也在建设“公园城市”,从“城市中建公园”迈向“公园中建城市”,这是城市发展转型的方向,但落地还需要城市绿化建设、综合管理、产业发展等多方共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