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重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一梯队

2023-03-21 09:34:11    重庆日报

3月20日,第二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在江北区举行,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重庆市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22)》(以下简称《数据地图》)。《数据地图》显示:去年重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61.5,继续位居西部第一,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使我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示范企业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9.8%

近年来,重庆深入推进数字融合,已累计实施55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127个智能化工厂、734个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了59.8%,运营成本平均降低了20%以上,全市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规上企业为全市工业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超过七成。

《数据地图》对我市2100余家制造业企业进行了两化融合评估。其中,有超过80%的企业实现数字化研发,有51.2%的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关键经营环节实现了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50.7%,一半以上企业基于云平台功能部署相关业务;初步具备智能制造基础条件的工业企业占16.2%,位列全国第四。这意味着我市在智能制造方面具备良好基础。

目前,渝北、九龙坡、江北、沙坪坝位居我市区县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前四强。

重点产业

两化融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地图》对我市重点产业的两化融合水平进行了评估。其中,汽摩、电子信息、装备等产业的两化融合水平领跑全国。

近年来,我市围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等关键环节不断加强汽摩产业的两化融合实践。目前,我市汽摩产业多项融合应用关键指标高于其他重点产业。其中,用于衡量具备智能制造基础条件的工业企业占比的“智能制造就绪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产品研发环节数字化水平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遥遥领先于我市其他重点产业水平;在立足制造的同时,相关企业积极利用两化融合实现服务、供应链管理等能力,以更好地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工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拉动力最强的产业之一。目前,该产业中有41.3%的企业实现了网络化协同,可通过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与国内外企业开展协同合作。同时,该产业生产制造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相对较高,其中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等关键指标均超过60%,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54.4%,均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

我市的装备制造业在全国行业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两化融合发展优势明显。“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也是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重要转型方向。目前我市装备产业中,有近1/3的企业进行远程在线服务、网络化精准营销等,逐步实现由生产商向生产服务商的迈进。目前,长安汽车、浪尖渝力等10家企业已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补齐短板

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两化融合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我市制造业企业仍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大,区域产业链条不健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此,《数据地图》提出了促进我市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四条建议。

首先,通过持续开展融合评估工作,诊断剖析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及重点,建立打造典型样板带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二是拓展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重点领域产业链互联互通。

三是推动企业融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鼓励大型企业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四是培育发展新型业态模式打造产业梯次发展生态,持续提升智能制造及供应链协同能力,推进产品创新及平台化营销水平,逐步打造绿色制造及精细化管控模式,推动我市制造业进一步由“大”变“强”。(本报记者 罗芸)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开展“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示范创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