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青海:共建共治共享 绘就平安新画卷

于瑞荣    2023-01-10 14:51:24    青海日报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社会治理关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及时排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

追溯五年来的社会治理足迹,从“共建共享”到“共建共治共享”,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个制度文件的出台、一项项务实举措的落地,无一不是紧紧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更宽广的视野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五年来,青海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做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良好、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等各项工作,交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崭新答卷。

五年来,青海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今天的青海,社会和谐稳定,百姓生活安宁,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高原大地奏响共建共治共享和谐乐章。

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关键是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青海深处内陆,承东启西、接藏连疆,作为西部重要支点,在国家治理全局中具有“一个尤其,两个事关”的战略地位。

社会治理,青海重点治理什么?怎么治理?如何走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体现时代特征、顺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青海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奋勇前行——

2017年5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

2018年7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建设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公正青海、诚信青海、和谐青海的宏伟目标。

2020年7月,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青海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地方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意见》,擘画了高水平推进地方治理蓝图。

2022年5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新的目标任务……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青海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障,坚持把党委领导体现贯彻到社会治理全领域全过程各方面——

省委全会对平安青海建设和地方治理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审议重点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示范履行组长职责,省级有关领导统筹谋划部署、从严推进落实,以上率下为深化平安青海建设、推进地方治理提供了坚强保障;政府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推动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能力;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群团组织和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解决的治理实践,有效凝聚各方协同合力。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青海以扎实的治理理念、方式、手段,不断探索实践社会治理新经验,逐步形成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为青海长期繁荣发展、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强保障。

分类施策,走出青海特色社会治理崭新之路

城市治理更精细、农村治理更精美、牧区治理更精进,社会文明整体实现新进步……这是五年来我省社会治理的成果展现。

青海是农区、牧区、城区三合一的省份,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共融,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分类治理、精准施策、聚焦发力。

在推进社会治理进程中,青海努力探索治理精准、服务高效的社会治理新途径——

在城区,建立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按照管理单元最小化、管理服务最优化的原则,依据社区居住人口和治安状况等情况,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在每个网格配备若干名网格员,赋予他们联系群众、掌握社情、服务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等职责。

在农村,按照村域分布特点、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以行政村为基本网格,以生产合作社为单元网络,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健全走访交流、信息采集、协调处理等便捷服务运行机制,动态掌握辖区出租房屋、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等情况。

在牧区,将游牧民定居小区按建设标准划分为示范型小区、标准型小区、推进型小区等,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社会服务管理,面对面地开展居家理财、生活指导、就业培训等便民利民服务。

社会治理必须创新,青海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探索实践社会治理新经验,初步建立起城区、农村、牧区三种类型,市州、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四个层级的青海特色治理模式,形成了层级分明、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守护平安,让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的视频监控,全天候守护着百姓平安,大街小巷随时可见的巡逻特警、社区网格员、红袖章给人一种安全感……每每看到这些,家住西宁市城西区的郭女士都会发出感慨:“生活在西宁,最大的感受就是治安越来越好了。”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青海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续——

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全省划分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的网格22438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58771名,推行一村一警机制,公开招录4500余名“村警”,形成市级抓统筹协调、县级抓集中联办、乡镇(街道)抓力量整合 、村社抓精细服务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

持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着力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全省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大力加强“五张网”建设,着力打造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全省共建立治保会6584个、专兼职治安联防组织6042支,县主要街道、路口视频探头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技防建设覆盖率达到97%,农村牧区技防建设覆盖率达到91%。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缉枪治爆、禁毒扫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危涉爆企业、寄递物流领域隐患排查清理整治、成品油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全省“八类案件”下降42.7%,命案发案率下降32%,全省铁路护路联防连续13年无重大涉路案事件。

青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成效明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一系列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新举措,让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彰显了社会治理的温度。

回望来路,初心如磐;展望未来,信心更坚!青海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持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水平,使社会充满勃勃生机而又井然有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今年首个慢行系统改造工程开工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