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图片频道 > 正文

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黄河——黄河保护法施行开启依法治河新篇章

2023-04-07 09:41:58    新华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护黄河立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这部江河流域保护标志性法律的出台,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随着黄河保护法的施行,古老黄河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开启了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史上的新篇章。

用法治力量护佑黄河万里生态长廊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遍及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护佑黄河安澜,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用制度和法治力量守护好母亲河。

生态环境脆弱是当前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刚刚施行的黄河保护法对症施治,就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口整治、生态流量等作出了全面规定。

春天的高西沟,绿意点点。这条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小山沟,曾经土地瘠薄、十年九旱。

生态林2300亩、经济林1000亩、淤地坝126座、集雨窖5个、水库3个……2021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考察调研,山谷间果园、林地、梯田、淤地坝错落有致,黄土高原上一片绿意盎然。

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副局长朱小勇说,近年来,沿黄省区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入黄河的泥沙量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呈向好态势。

黄河保护法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加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重点河湖环境综合整治。

 

这是2021年5月25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拍摄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的鄂陵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在黄河源头,29岁的护鱼员多门久和同伴进行日常的巡护。这位来自青海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的护鱼员,其工作包括察看河流生态、制止破坏鱼类资源的行为、捡拾垃圾和向当地牧民宣讲政策等。

“以前有人来黄河源头放生外来鱼种,对生态危害极大,我们会及时制止并进行口头劝告教育。黄河保护法施行后,放生外来鱼种对黄河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处以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多门久说,有了法律,护鱼员向周边牧民开展政策宣传就有了抓手。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日阳光下,芦苇摇曳,鸟儿云集。水波荡漾间,一群水鸟飞向天空,形成巨大的“鸟浪”。长期在这里工作的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专班工程师王立冬,工作之一是保护区的生态补水。每年3月至7月,他根据黄河流量及湿地需求,采取不同措施把水引入湿地,目前正根据黄河水量适时进行春季补水。

 

这是2021年12月25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鸟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斌 摄)

 

得益于黄河生态补水和湿地修复项目的启动,保护区已成为鸟类的乐园。

“向黄河三角洲进行生态补水等相关内容写进了黄河保护法。我们要落实好保护法,依靠法治力量筑就黄河万里生态长廊。”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于琪洋说。

 

在位于陕西省合阳县的合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群鸟翔集嬉戏(2023年2月3日摄)。新华社发(赵晓罡 摄)

 

依法做好水资源文章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

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突出的生态矛盾。

这样一组数据,足见黄河流域之“渴”——水资源总量仅是长江的7%,却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50多个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黄河保护法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坚持精打细算,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这是2019年8月28日拍摄的山西省永和县黄河岸边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对黄河流域来说,节水控水是一场深度攻坚战。必须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于琪洋说,黄河保护法针对水资源短缺这个最大矛盾,对用水总量控制、强制性用水定额、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等作出全面规定。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沿线地区努力做好水资源文章。

在陕西,水利部门把“节水优先”摆在灌溉用水工作首位,督促各灌区持续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让群众明白用水,放心交费。各灌区优化灌溉制度,指导农民科学灌溉、节水灌溉,提升灌溉工作精细化水平。

在山东,一些灌区利用数字灌区体系,实时监测旱情、墒情,并实现自动量测、自动传输,为灌区精准调度、供水计划动态调整提供决策支持,推进节约用水、高效用水。

 

这是2023年3月28日拍摄的黄河下游山东省最大灌区——位山灌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在山西灵石县工业园区,中水回用的管道正在加快建设中。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今年6月建成通水,届时3家焦化企业将用上污水处理厂生产的中水,极大地节约水资源。

黄河保护法规定,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支持企业用水计量和节水技术改造,支持工业园区企业发展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促进能源、化工、建材等高耗水产业节水。

灵石县节水办负责人吴晓琳说,对再生水进行市场化配置,有助于破解区域内企业超指标用水难题和新增企业用水增量问题。随着黄河保护法施行,地方探索节水的积极性会更高。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黄河沿岸的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经的矿山渣坡,已是草木茂盛、动物成群。小秦岭是全国重要的产金地,但历史原因形成的无序开采,造成山体破坏、污水横流等严重环境问题。当地“壮士断腕”,不惜每年暂时损失上百亿地区生产总值,全面修复小秦岭生态环境。

黄河流经的三门峡市努力实现从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加快形成现代黄金、新材料、煤及煤化工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8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当前,黄河流域发展质量仍然有待提高。黄河保护法规定,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

强化协同治理确保黄河岁岁安澜

九曲黄河流到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镇时,拐出最后一道弯。近代以来黄河最大的一次决口,就发生在1855年的这里。新中国成立后,治黄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黄河岁岁安澜。

 

这是2021年6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黄河湾风景区拍摄的黄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金雷 摄)

 

然而,洪水依然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水少沙多,含沙量和输沙量均为世界大河之最。

在陕北黄河边,有一支“悬崖造林队”。他们用绳子拴住腰,将人吊在悬崖间,“吊威亚”般在黄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垒坑种树。连续19年,他们在陕西宜川县种下近4万亩、至少280万棵树,其中有一万多亩种在水土极易流失的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

这支“悬崖造林队”最早种下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他们常年奔波的沿黄山峁间,现在已是满目苍翠。

黄河保护法规定,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黄土高原塬面治理保护、适地植被建设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4月1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东阿黄河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中队长张道强,参加了东阿黄河河务局与当地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联合开展的黄河保护法宣传活动,推进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协同配合。

黄河保护法规定,国家加强黄河流域司法保障建设,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司法协作,推进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协同配合,鼓励有关单位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服务。

“这条规定既为水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协作配合提供了平台,也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长期奋战在执法一线的张道强说。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滚滚黄河水,浩荡向东流。黄河保护法的施行,正在开启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以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河,正在成为亿万人民的实践。在保护法的保障下,黄河必将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