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日前共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称,2022年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约2.58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远高于2021年53个国家和地区1.93亿人的水平。
当前,在地缘冲突、极端天气、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该报告前言中表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需要根本性和系统性的变革,需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粮食系统,扩大粮食安全投资规模,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提高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
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严重粮食不安全是指生命或生计因无法摄入足够食物而面临直接危险。《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2年,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和需要紧急粮食、营养及生计援助的人口连续第四年增加,达到该年度报告发布7年来的最高水平。
最近一段时间,多个农业大国由于极端天气面临减产压力。4月以来,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预计降雨量将比往年平均水平低20%至30%。印度多个小麦主产区也遭受非季节性降雨和冰雹天气影响,印度政府农业专员辛格预测,将有8%至10%的小麦作物受损。去年以来,阿根廷遭遇历史性干旱,粮食主产区累计降雨量较往年正常值减少约50%,大豆、小麦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官方数据显示,干旱将导致2022—2023年度阿根廷的大豆和小麦产量减半,玉米产量减少1/3以上。
全球粮食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民生改善。粮农组织在最新发布的食品价格指数分析报告中指出,今年以来,虽然粮食价格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远高于2020年和2021年的水平。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东、北非和东欧地区主任弗莱舍表示,全球食品价格仍处于10年来的最高水平,今年有68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价格上涨超过15%。
报告认为,虽然冲突和极端天气事件继续导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问题,但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乌克兰危机的连锁反应也成为导致饥饿的主要因素。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这些因素将在2023年有所缓解。
多国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和特色农业
面对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表示,目前亟须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和具有可持续性的农业粮食体系,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非洲是实现世界粮食安全的重点地区,约2.2亿非洲人长期营养不良。今年初,包括34位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在内的近千名代表出席在塞内加尔举行的第二届非洲粮食峰会,会议一致通过《达喀尔宣言》,宣布各国至少将10%的公共支出用于增加农业投资,承诺设立由各自国家元首担任主席的“总统高级别咨询委员会”,并为提高粮食产量设定目标和时间表。
非洲开发银行在2018年启动了非洲农业转型项目,向21个非洲国家的1100万农民提供耐热、耐旱等特色农作物种子。目前,该项目已在赞比亚的木薯、加纳和肯尼亚的大豆和玉米等作物种植中取得一定成效,在显著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此前表示,自2019年以来该国农业预算增加了一倍,目前已经确定了8个农产品加工特区。该国通过对木薯产业的扶持,节省了近2000万美元的小麦进口资金。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推广智慧农业、发展气候韧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粮农组织和绿色气候基金支持下,玻利维亚政府在其重要农业区域——巴雷斯大区开展改善农业生态区、农业用地等管理项目,提高粮食安全和水安全。预计未来5年,将投入超过9000万美元资金,惠及超过50万人。菲律宾计划为9个地区和5个省份的农民投入3920万美元资金,帮助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技术,该项目将在7年内直接惠及超过125万人。
还有一些国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提高粮食自给自足水平。新加坡政府提出“三大食品篮子”策略:一是进口食品来源多元化,二是加强本地生产,三是通过在外地生产再输送回国。地处炎热干旱地区的海湾国家则大力发展垂直农场、温室大棚等,利用水培、气雾培等技术种植农作物,用水量降低70%以上,农场产出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据相关统计,阿联酋已有超过1000家农场采用水培技术。沙特阿拉伯政府2020年投入6.65亿美元,支持本地农户采用水培技术。今年初,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在利雅得成立一家初创企业,负责在中东北非地区推广垂直农场。
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中国是联合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可靠合作伙伴,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中方将粮食安全列入全球发展倡议的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就建立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提出8方面建议。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组织倡导的粮食援助计划,支持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通过在受援国设立跨国粮农企业带动当地粮食经济发展。
今年2月土耳其和叙利亚遭受强震,中方为两国抗震救灾积极提供支持和帮助,加快落实在叙利亚的粮食援助项目。叙利亚地方管理与环境部副部长穆阿塔兹表示,在中国等友好国家支持下,叙方有信心早日战胜灾害,重建美好家园。4月20日,中国援尼日尔紧急人道主义粮食项目交接仪式举行,尼日尔总理府秘书长拉维尔·吉卡表示,中方援助的这批粮食有助于缓解尼民众饥饿和营养不良状况,尼政府将予以合理调配和使用。
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西北约80公里,坐落着该国国家水稻培训中心。去年10月以来,3名中国农业专家来到这里开展水稻种植试验。中国农业专家计划从6月起在18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中筛选出5个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在当地进行示范种植并开展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推广,预计示范品种比当地品种平均产量增加25%。多米尼加水稻专家胡利奥·塞萨尔表示,希望通过双方合作,“尽可能多地吸收中国农业经验与技术,让我们国家水稻种植取得更好效果。”
目前,中国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让超过150万户小农从中受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表示,中国向许多发展中国家分享实用的农业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帮助多个国家改善了粮食安全状况,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未来,粮农组织将与中国持续合作,助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与世界分享中国经验。
(本报罗马5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