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是山东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这里的天然柽柳林达2070公顷,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1%。
近年来,昌邑市依托科技创新,加强日常管护,多措并举合力攻关,让这片柽柳林生机盎然、铺展出一幅美丽画卷。
车行盐碱滩路,遇一石碑,刻有《柽柳林记》:“柽林之大,弗知其际也!”登观景台,驻足远眺,如碑上所述,一棵棵柽柳矗立于此,连片成林,莽莽苍苍;远处,大海与白云相接,松软的海滩向远处伸展。
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昌邑市北部沿海潮间带上,是山东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区内天然柽柳林达2070公顷,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1%。近年来,昌邑市多措并举守护柽柳,使这片林海焕发出蓬勃生机。
柽柳能改良盐碱土壤,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柽柳又名观音柳、西湖柳、红柳,俗称荆条,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下垂,纤细如丝。2005年,科研人员在一次林业调查中发现了这片天然柽柳林。2007年,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获批建立,面积2929.28公顷,主要保护以柽柳为主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是全国唯一以柽柳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这是我国大陆海岸发育较好、结构典型、保存完整的天然柽柳林分布区,具有生长面积大、分布集中、生态景观奇特、地理位置特殊等特征,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潍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徐莹介绍:“可别小看这一株植物,它是‘碱地之宝’。”
柽柳是改造盐碱地的能手。“它能在盐碱地上生长,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可将吸收到体内的盐分通过泌盐孔排出体外,有效改良盐碱土壤。”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生态管护科负责人王淑芬说。而且,作为一种宜林树种,柽柳不但能改良盐碱地,还能防风固沙。
“它不怕沙埋,即使被流沙埋住,枝条上很快就生出不定根,地上萌发更多新枝,从沙包中钻出头来。柽柳是可以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植物,也是镶嵌在渤海岸线上的‘天然氧吧’。”王淑芬说。
一棵棵柽柳,有效维护着沿海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区内生物种类繁多,有白天鹅、大雁、野鸭等鸟类,还有野兔、獾、狐狸、黄鼬、狸猫等兽类。
强化日常管护,做好生态监测
“出发!”操控员一声令下,无人机腾空而起,监视图像跃然于屏幕之上。“无人机的高清镜头像千里眼一般,可以实时观察柽柳林的‘风吹草动’,实现对保护区的巡视。”操控员指着屏幕说:“这个新‘战友’巡查效率高,观察还精准!”
许多年前,由于缺乏海洋科学知识,人们对柽柳的价值认识不足,周边村民常将柽柳砍回家当柴火烧。保护区成立后,昌邑市加强整体规划,委托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开展《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2017年,规划获得批复。
“规划是在对保护区的环境条件、开发和利用现状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国内外保护区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为着重解决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制定的相关行动计划与措施。”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马玉涛说。
保护区不断加大对滨海湿地生物特别是天然柽柳林的保护力度,采取植被稀疏区人工移植、加大宣传和巡查力度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柽柳林遭受破坏和退化的风险,使柽柳林面积逐步扩大,区内生态系统日趋稳定。
自成立以来,保护区陆续开展了一些生态监测。“例如对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资源、自然生态灾害、外来物种入侵等情况的监测,并形成相关报告。”马玉涛说,但这些调查也存在不系统、不全面、陆海统筹不足等问题,不足以全面反映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状况。
于是,2018年保护区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开展柽柳林专项生态监测,对保护区及其周边柽柳群落进行全面、系统的野外调查,掌握植物群落的整体现状,分析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对群落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对资源本底、环境变化心中有数,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保护措施,确保柽柳林生态系统的健康。”马玉涛说。
联手科技研究,绘就美丽画卷
晨光熹微,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工作人员章彦华早早来到保护区采集土壤样本。
距离柽柳根部10到20厘米处,章彦华用铁锹小心翼翼地取出土样,装包、标识、登记……2个小时内,章彦华从保护区的边缘区、稀疏区、密集区各取了3个根际和3个非根际土样。
“每月取样一次,每次18个土样。”章彦华说:“这18个土样和以往一样将被装进保温箱、放上冰袋,用快递发往位于兰州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天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人员张威收到了这些来自千里之外的土壤样品,随后对它们进行理化性质分析。
10年前,张威第一次走进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在他的印象中,柽柳主要生长在西北的戈壁荒滩上,没想到竟然能在渤海湾畔看到一片广袤无边的柽柳,让他尤为惊喜,也开启了他与这片柽柳林的不解之缘。
“我们弄清了保护区内柽柳根际微生物的分布特征,揭示了柽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随植被密度变化的演替规律,获得并保存了21株耐盐碱菌株……”张威说,这为后期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滨海盐碱地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2017年,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昌邑站。目前,工作站正在加紧建设,很快,科研人员就不用来回奔波了。这几年,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员奔赴昌邑,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王炜根据柽柳具有萌蘖和分枝能力强、越割长得越茂盛的生物学特点,提出柽柳平茬方案,将柽柳离土10厘米处砍掉,让它长出新的枝条。事实证明,经过4年的生长恢复后,平茬柽柳总碳储量比平茬前提高了80%以上。
为吸引更多专家学者为保护区生态保护做贡献,昌邑市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联合举办海岸柽柳论坛,并就柽柳在沿海滩涂的生态屏障作用和柽柳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纷纷建言献策。
“要依托科技创新助推保护区实现新突破,持续加大管护力度,提升管理水平,健全完善监测体系,与科研院校联手开展科学研究,加以科学管护利用,这颗渤海湾畔的‘绿珠’,定能发挥出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昌邑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