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袁洪涛在实验室调试设备。
受访者供图 图②:胡正寰在零件生产现场。 王占奎摄 图③:熊国锦在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骆英奇摄 图④:李培生在完成工作后收起绳索。 本报记者 李俊杰摄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各行各业干部群众回信,勉励大家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细读每一封回信,感受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殷殷期许。这份期许已成为源源不断地汇聚于人们心中的奋斗新动能。让我们携起手来,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
——编 者
奋力攻关 加强原创
——要实现科研跨越发展,基础研究就要更具前瞻性
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地下一层的超净间实验室里,有个3米多高、形状有些奇怪的大型装备。乍一看,像穿着银色外衣的珊瑚,伸出或长或短的触角;仔细分辨,这些腔体又像一个个太空舱,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型“空间站”。
“这个大家伙叫‘四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由我们自主设计和搭建,腔内是真空环境,就像太空一样没有任何气体,可以最大限度形成电子元器件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学院教授袁洪涛手拿遥控手柄,接通电路、按下开关、前后操控,只见一辆“小车”沿着既定轨道在“太空舱”之间行驶,车上搭载着新型场效晶体管,接受不同腔体内的扫描探针观测。这是袁洪涛团队5年来一直攻坚的科研项目。
202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海外学成归国到南京大学工作的120名青年学者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等方面工作感悟。2022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激励着我们迎难而上,向着具有变革性的原创研究发起攻关。”作为青年学者代表之一,袁洪涛坚定地说。
场效晶体管是组成CPU的一种最基本电子元器件,越精细越集成,运算单元就越多,电脑的运算速度就越快。这台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功能,是在原子尺度下观测新一代场效晶体管的原子结构、电子结构和物理特性,为研究其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提供原子尺度的视角。袁洪涛说,世界上最先进的场效晶体管已达到2纳米,要实现科研的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基础研究就要更具前瞻性。然而,这并不容易——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有不怕重来的勇气。
“光搭建这个显微镜设备就花了2年时间,如果算上前期研发设计,总共花了5年,直到去年10月才正式投用。”袁洪涛介绍,这台国内首创的显微镜,分为真空腔部分、器件传送装置、真空生成、电学测试和针尖测试等,有上万个不同零件,都是他和团队成员们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摸索组装起来的。
在原子尺度下观测电子元器件,对信号的灵敏度要求极高——要看得清、看得准,就要降低噪声给精密测试带来的干扰。袁洪涛说,团队尝试了电磁屏蔽、机械降噪、电源系统优化等5个方面、数十套方案,经历了上万次反复比对。“我们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大家都坚守在不能开空调的屏蔽室内,紧盯测试过程,饿了就几顿并作一顿,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
去年底,实验迎来重要突破:袁洪涛团队发现,在外加电流作用下,微观尺度下的新型场效晶体管原子的排列会重新组装。这一发现,打破了人们对这一类电子元器件的常规理解。“将个人价值和国家需要相结合,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总是感到时不我待,科学研究必须争分夺秒。”袁洪涛说。
传道授业 教书育人
——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为学为师之路
一边漫步在蜿蜒的海岸,看海浪潮起潮落;一边学习基岩海岸、海蚀阶地等专业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王多云把《地质学与地貌学》课堂搬到了户外,书本上抽象的专业术语变得鲜活立体,“优师计划”师范生、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熊国锦听得入神。
“听着老师的精彩讲解,感觉自己离成为一名好老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学习教学方法。”熊国锦说。
2022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熊国锦说,他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为将来成为一名好老师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二年级,对地理科学的理解只能算刚入门。乍一翻开《地质学与地貌学》等专业书籍,第四纪、节理、层理等一系列陌生名词让我心里直打鼓。到底能不能学好学透,心里没底。”熊国锦说,但一上课顾虑就打消了。老师们学养深厚、视野开阔,讲课生动有趣,大自然的奇伟和瑰丽跃然纸上。
“大自然是一本活的地理书,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熊国锦在王多云老师的课堂上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王老师还带着我们开展地质实地考察。当我手持地质锤和指北针,行走在勘察现场时,地质运动演化史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在北师大,像王多云老师一样科学严谨、春风化雨的老师有很多。他们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将来如何为师。
在《教师核心素养与专业发展》一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按照兴趣分组,交流探讨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素养。熊国锦在课上学得认真,听得入神。“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随堂作业,这些素养与我们的成长发展和将来的教学工作息息相关。”熊国锦说,“比如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信息、视角、理论进行整合,以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拿地理科学来说,如何用地图讲好中国故事,上好地理大思政课?如何将地图中的山川大河,与古代的诗词歌赋相对应,让传统文化和地理科学相互促进?这样的探索和思考会带给学生更多启发。”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平台,在学习之余,我还参加了学校社团、志愿活动等。”熊国锦说,他担任了北师大珠海校区山海学社副社长,与同学们一起努力,提升教学技能。
“绘制地图是地理老师的‘绝活’,如何简练精准画出常用的地形地图?唯熟能生巧!我们经常用小黑板练习,一遍又一遍,争取日有所进。”熊国锦说。
寒假时,熊国锦带着乡镇学校课后服务的课题返乡,“我们利用课题组成员来自不同地区的优势,调研了多所乡镇中小学,详细了解了学校师生们的真实想法,对我们做好课题研究帮助很大。”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为学为师之路。”熊国锦说。
用心用情 奉献事业
——立足平凡岗位,传播真善美,汇聚更多向上向善力量
周末,早上7点刚过,安徽黄山风景区南大门换乘中心就热闹起来。走下玉屏索道,拾级而上,来到放绳工李培生的住所,远远看见门外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中国好人李培生工作室”。
这个时候,李培生和徒弟王年丰已经完成了玉屏景区的清洁工作,回到住所休息。“去年8月28日,工作室挂牌成立,成员为我所在的园林开发分公司天都综合部的5名放绳工。”李培生说。
2022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希望他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我一直在琢磨,怎样更好地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嘱托。眼下,我不仅要做好工作职责以内的事,还要发挥带头作用,和大家一起把黄山建设得更美好。”李培生说。
说罢,李培生回到电脑前,继续忙碌当天的工作。前不久,他再次当选安徽省人大代表。常年行走于悬崖峭壁之间,守护着黄山的洁净与美丽,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李培生最为关注的领域。今年的安徽省两会,他把及时处理农村垃圾、杜绝产品过度包装等建议带到了现场。
迎客松下,游人如织。距离迎客松仅25米的房间外墙壁上,挂着“中国好人胡晓春工作室”的牌匾。房间里,黄山风景区第十九任守松人胡晓春正坐在桌前,认真填写当班日记。
“去年10月,迎客松迎来第五次全面‘体检’,结果显示:顶芽饱满,长势良好。当前迎客松已经度过了休眠期,只要不出现冻雨等恶劣天气,不会有什么问题。”胡晓春说。
即便如此,每两小时一次巡检,他从不落下。当天上午,《迎客松日记》里就有了三条记录。
去年8月,工作室挂牌成立,之后又多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校园宣讲,胡晓春越来越忙,也越来越有干劲儿。“有了这些宣讲机会,我们可以把更多的人带动起来,进而激发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胡晓春说。
现在,一向腼腆的胡晓春更愿意走出工作室,把迎客松、黄山美景、黄山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介绍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每到节假日,就是他最忙的时候。“虽然少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但是让游客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是一种更大的幸福。”胡晓春说。
一根绳、一座山,二十多年奉献;一个人、一棵松,十余载陪伴。在李培生和胡晓春的带动下,黄山风景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守山人。他们不惧风雨,守护这片绿水青山;不计名利,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潜心科研 服务社会
——只有真正把科技转化成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胡院士,您最初的梦想是什么?”2022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上,一名高中生向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胡正寰提问。
“为国家作贡献,是我的基本出发点。我的毕生追求,就是把轴类零件轧制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胡正寰声音洪亮、语气坚定。怀着这一信念,出生于1934年的胡正寰已在轴类零件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工作了60余年。他带领团队在27个省份推广零件轧制生产线300余条,开发投产零件500多种,已累计生产600多万吨。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回信,强调:“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只有真正把科技转化成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胡正寰说。
如今,他与团队的工作又有新进展。去年6月,团队成员王宝雨研究员主持负责的“大型轴类楔横轧制机器人化生产线及其应用示范”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胡正寰还参加了不少面向青少年的活动。去年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中,胡正寰为高中生们做了1个多小时的讲座,不仅介绍轴类零件轧制技术,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人生体会,鼓励同学们把个人追求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
“胡院士已经80多岁了,仍坚守科研一线,让我很敬佩。”听完讲座,高中生张北辰说。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师郑振华说:“有些内容胡老师讲过多次,但每次他还会精心修改,提前准备,把内容过了一遍又一遍,这份严谨、认真令人感动。”
胡正寰对科研和育人的投入,也影响带动了更多教师。上学期,北京科技大学启动了“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师德讲堂,首场报告会便由胡正寰讲授。他勉励青年教师们树立远大追求,还要注重身体健康。报告会结尾,他回顾了自己和妻子用个人积蓄为母校捐款300万元、成立“胡正寰余雪子教育基金”的初衷:鼓励青年学生潜心科研、服务社会。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了每一名奋斗者、追梦人。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用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