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银川9月8日电 (穆国虎 周航)近日,宁夏须弥山大佛完成长达三年的大数据采集,大佛身旁的脚手架和绿色防护网被有序卸下,大佛露出真容,再现昔日光彩。
须弥山位于宁夏六盘山北端,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的寺口子河北岸。须弥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现存洞窟162座,造像1000余躯,壁画200多平米,碑刻16方,汉藏西夏文题记53处,分布在4平方公里的五座大山崖面上,须弥山石窟因其独特精美的石雕艺术而名扬海内外。
须弥山石窟的第5窟唐代弥勒大佛坐像凿于红砂岩质山体之上,高达20.6米,仪态威严、神情端庄,帛带袈裟、面庞丰腴,造像气势宏伟,雕凿技艺娴熟。
然而岁月无情。千百年来,在风吹雨淋日晒下,大佛存在各类裂隙延伸加剧、岩石表面片状剥蚀、造像风化脱落严重、彩绘褪色及粉化现象明显、造像表面污染等病害,其维护与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过去三年,须弥山文物管理所委托有关专业机构对大佛进行了全面的大数据“体检”。目前已完成数据检测收集工作,为下一步大佛窟沿抢险加固提供理论支持。
如今须弥大佛重出江湖,仍端庄雄伟。随着须弥山石窟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佛群像也将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让承载着岁月沧桑变迁的石窟艺术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据介绍,须弥山所在地固原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被誉为“丝路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