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青年说两会版|12年,他写满84本迎客松监测日记

方经纶 张桂贵 实习生王启臻 实习生李世瑾    2023-03-07 09:50:21    人民网-强国论坛

迎客松倚石而生,树龄千年,是安徽黄山四绝之一。

12年,84本迎客松监测日记。

从最初的迎客松“守松人”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全国劳动模范”到“中国好人”,再到全国人大代表……虽然荣誉不断增加,身份不断变化,胡晓春始终都以“守松人”要求自己。

2006年8月,从部队退役后,胡晓春应聘为黄山护林防火队员。2010年,他又被选聘为迎客松的守松人,从此,便与迎客松相依相守。

天气好的时候,胡晓春每隔两小时会巡护一次,记录各项数据。遇到恶劣天气,要每隔半个小时进行一次巡护。

每次巡检,胡晓春都会填写迎客松监测日记,如实记录气象、水土到整株松树状况。

“我最喜欢在监测日记中填写的就是迎客松‘无异常’‘一切正常’,只有写下这些词语,才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没有辜负大家的嘱托和信任。”胡晓春说。

“景区白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晚上冷冷清清,孤独寂寞,这种热闹与冷清的反差,给我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胡晓春说。

然而,这样一份孤独的守候,胡晓春坚持了12年。一年365天,他有300多天都在山上。

每个月只能回家一天,忙的时候甚至数月不能回家,无法陪伴女儿成长,是胡晓春心中最大的遗憾。“历代守松人都是这样子,难以取舍难以两全。”他坦言。

“迎客松,在我心中慢慢种下了一个牵挂、思念的种子。每当离开岗位、离开迎客松时,我都极为不舍。”日复一日,胡晓春与迎客松的情感愈加深厚。每次休假,胡晓春都会时不时把手机掏出来,通过实时监测软件查看迎客松的动态。

寒来暑往,在游客的眼里,迎客松始终苍翠挺拔,仿佛时间“静止”。然而,或许只有迎客松才明白这“定格”背后的秘密:代代守松人帮它掸开雨雪风霜,竖起“钢筋铁骨”。

“迎客松之所以能被保护得这么好,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庞大、坚强、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团队支撑着。”胡晓春介绍,黄山风景区从1981年起就设立了守松人专职岗位,但守松人并不仅指一个岗位、一个人,而是一批为之奋斗的团队,这里有管理人员、有专家教授、有技术人员、有基层职工……

2008年初,黄山风景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雨雪灾害天气。恶劣天气持续27天,积雪厚度达62厘米,积雪最深处达到1米。持续降雪加冻雨,使迎客松冠顶积雪厚度达50多厘米,枝条下垂幅度达到100厘米,超过了历史记录。

这对迎客松来说很危险。守护团队接到命令,从山下调运毛竹,为迎客松搭建支撑架。据胡晓春介绍,当时长长的登山台阶上铺满厚厚的积雪,最浅的地方也有50厘米以上,厚的地方没过了腰。每根毛竹差不多9米长,上面裹满冰凌,重达上百斤。

大家齐心协力、连滚带爬,不顾自身安危,将一根根毛竹安全扛到了迎客松处,抢在最大一场暴风雪来临前,用100多根毛竹为迎客松搭建了一座5层楼高的支撑平台。

“没有团队的付出,就没有今天。”胡晓春感慨道。

“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更多是学习,我还是想围绕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出有关黄山生态保护方面的建言。”胡晓春建议,在黄山建立山岳型景区“以水灭火”示范点,重点以黄山现有高山防火水网、林火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为基础,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集训中心、实训基地、队伍营房和直升机灭火基站等项目,探索总结山岳型景区以水灭火经验和模式。此外,胡晓松深知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他建议,应当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的攻关。

胡晓春还告诉我们,在今后履职过程中,他将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为守护绿水青山、净土蓝天作出更多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你问我答看两会 | 全国两会,为何如此令人关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

热点话题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一系列新职业正吸引着人才不断涌入

一系列新职业正吸引着人才不断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