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浓墨重彩描绘文化振兴图景:

村民从文化的“观众”变为“主角”

2023-05-18 18:07:05    农民日报

近日,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书画社在永联村揭牌成立,“暨阳三杰”作品展、首期书法培训班等系列活动同步亮相。这是永联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重要举措,也是该村不断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的一个缩影。

永联村从产业强村,到全国文明村;从国家4A旅游景区,到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从把大学搬进村里,到乡村小学管弦乐团走向都市舞台;从24小时图书馆,到设施一流的文体馆,呈现出一幅由江南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美丽乡村图景。如今,不出永联,就能享受一台好戏、一场演出、一幕电影、一个展览;村民自创自办、自编自演各类文体活动,从文化的“观众”变为“主角”。

激发文化活力,推动精神共富

“村里不仅要有肯德基,也要有书画社;村民家里不仅要有存款,还要有藏书。”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的“口头禅”,传递着该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的坚定态度,也正成为永联村的现实模样。

行走永联村,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为永联小镇增添精致和秀美;广场上的“金手指”雕像,彰显“敢破敢立、自强不息、团结奉献、实干争先”的永联精神;江南农耕文化园展示农耕历史、农耕谚语、农业生产、传统手工艺等农耕文化元素,并赋予时代创意,让“乡土不土、乡愁不愁”。

永联村的文化建设并非局限在目之所及的环境里,更反映在每位村民都能在这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娱乐方式上,从而有效激发乡村的文化活力。

走进永联村文体馆拔河练习馆,便听见响亮的“号子”,该村永卓控股拔河队队员双脚发力,拽着麻绳完成又一轮练习。“拔河队让我们这群喜欢运动的人聚在了一起。”永卓职工、拔河队男队队长杨建勋说,训练虽然很苦,但让他们收获了成就感,学会了团结协作、坚持不懈。

相比体育运动,多数老人更加偏爱手工课。忙碌了半辈子的村民蔡敏英,如今在“乐龄学堂”跟着老师学习插花、剪纸。“乐龄学堂”项目社工曹燕介绍,学堂聘请专业老师教授健康养生、法律知识、歌舞课、健康操、特色园艺等课程,让老人的手脚活动起来、脑筋转动起来、情绪快乐起来,实现“老有所乐”。

目前,永联村组建龙狮队、锣鼓队、舞蹈队等多支文体队伍,成立全国首家村级文联,下设文学学会、书法协会、音乐协会、曲艺协会等6个协会,定期举办书法、征文、摄影、广场舞等比赛,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精神风貌,推动村民精神共富。

优化文化供给,满足多元需求

永联村十余年如一日在乡村文化领域精耕细作。早在永联村打造永联小镇时,就选择村民相对熟悉喜爱的传统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先后配套建设永联文化活动中心、永联戏楼、农耕文化园等设施,并与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上海戏剧院等艺术团体建立长期合作,邀请专业演员定期演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借助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永联村投资建设南丰小学永联校区,并成立荷风管弦乐团,从上海请来一流的老师进行教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学习高雅艺术;建设藏书4万余册的村级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开展亲子阅读、知礼明德等主题阅读活动;购买上海世博会门票,组织万余名村民和永钢集团的员工前往世博园参观,领略世界先进文化的魅力;建成数字信用体系、数字生活馆、数字永联课堂、数字健康档案等,给村民生活带来数字化便利。

文化服务与时俱进,满足当代审美和多元需求。走进永瓷工坊,独特的柴烧茶壶、绘有精美书画的瓷片、别具一格的陶瓷文创……陶瓷佳作整齐地摆满木架;屋外的龙窑升腾起高温,陶瓷师正精心制作着全新作品。永联村在农耕文化园打造永瓷工坊,在传承龙窑文化、传播陶瓷美学过程中,给村民提供了解传统技艺的机会。

创新优化文化供给,更加精准、高效地对接农民群众文化需求。永联村投资5500万元改造建设占地8000平方米的永联文体馆,设置拔河馆、台球室、篮球馆、瑜伽馆、健身房等多个场馆,并引进幸福蓝海影院,做到与各大院线同步上映,为百姓打造了一个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文体馆内还新建了一座戏楼,定期邀请专业艺术团队演绎经典剧目,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准的戏剧演出。

汇聚群众力量,“观众”变为“主角”

如何让文化的滋养持续不断?这就需要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培育“领头人”和队伍,引导百姓参与文化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75岁的薛栋华曾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退休后担任起永联“五老”协会理事长。他组织发起的永联老年健身节,已成为永联的文化品牌。目前,“五老”协会已有500余名志愿者,主动为村民提供文艺、体育、读报等十多项文化服务。

球拍兜着带有彩带的小球,随着流畅的迎、引、抛,彩带在空中闪转腾挪,划出一道道弧线……黄毓兰带着柔力球队队员专注地排练。自幼热爱舞蹈的黄毓兰,退休后担任起永联老年文体队队长,带领身边老人学习功夫扇、柔力球、太极剑等运动,并多次参赛展示。

“既比收入,也比文化”“既要穿戴好,更要精神美”已成为永联人的新追求。自创自办、自编自演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永联人从文化的“观众”变为“主角”,永联村浸润在文化的芬芳中。

文化的持续浸润,带来崇文重教的好风气。翻看永联村2022年度奖学金发放名单,会发现这一年村子就走出100多名大学生、7名硕士和2名博士,这是永联文化建设成效的生动体现。(黄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现芳)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古法技艺绣画卷 乡村焕发新活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