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科技下田地 增产有底气

2023-04-21 10:49:04    人民日报

本报呼和浩特4月20日电  谷雨时节,清晨行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的小麦连片种植区,一行行排列整齐的麦苗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以前种地凭经验,现在科技说了算。”63岁的光明村村民马树平说,“每亩地播多少种、施多少肥,啥时候干啥活,工作人员都给咱安排得一清二楚了。去年种了50亩小麦,加上各种补贴每亩净赚2000元。”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以科技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实现了粮食增产,还让许多像马树平一样的农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据统计,2022年巴彦淖尔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190.6万亩,比上年增加36.89万亩,农作物产量达到166.86亿斤,比上年增加7.85亿斤。

除了推进优质种子研发、种植技术创新,巴彦淖尔市还与多个部门和高校联合在杭锦后旗建起了科技小院,将研究生们的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此外,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巴彦淖尔市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组织市县级科技示范园区开展生产竞赛,对高产区给予奖励。“以前的农技培训班没太多人关注,去听的人也不多,现在的培训班经常座无虚席。大家心里都明白,有了科学技术,增产才更有底气。”种粮大户杨文华说。(记者丁志军)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召县皇后乡:“文化惠民”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下一篇:到农家书屋“充电”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