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青海西宁市湟中区

“秸”尽所能综合利用

2023-03-31 12:09:24    农民日报

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大源地窑村的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里,打捆机将秸秆打成方包,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再到除草筛除尘、套袋打包机作业……现场上演了一场“机械秀”,展示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的全过程。

湟中天兴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忠善说:“我身后的是基地正在生产的秸秆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通过柔丝、除尘、筛选等工序,最终打成精品草砖。这些草砖对牛羊的适口性特别好,是牛羊很喜欢的一种优质口粮,今年我们准备生产2000吨的秸秆深加工产品,解决湟中区一些养殖场冬季饲养缺少饲料的难题。”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综合利用秸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三赢”?近年来,湟中区按照“发挥基地带动,鼓励全区参与”的模式,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不断优化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区可收集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湟中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工作站副站长马森介绍,湟中区这几年在农业面源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先后实施了2019年秸秆回收项目和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逐步形成了两大利用模式:一种是秸秆粉碎还田,实现秸秆肥料化利用;另一种是秸秆机械化打捆,实现了秸秆“五料化”综合利用,其中以饲料化利用为主。随着农机装备的增加,每年打捆农田的面积达到了20多万亩,基本涵盖了全区麦类。

政策到位,还需资金支持。2022年,湟中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200万元,建设了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向30家合作单位补助30台秸秆捡拾打捆机,并在全区范围内打捆4.5万亩秸秆;布设1个秸秆还田监测点和10个秸秆还田调查点位等等,全力打造了从秸秆回收、储存、加工到销售为一体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新模式。据初步估算,湟中区每年可收集加工麦类秸秆3300吨,向市场提供优质柔丝草2500吨,销售额达400万元,纯收入达43.75万元。

马森告诉记者:“这项工作的推动,将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户合作社参与到综合利用的工作当中。就目前市场需求来说,秸秆综合利用将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湟中区牵引式、自走式秸秆打捆专用农机设备已经达到了177台,基本能满足全区麦类秸秆机械化打捆作业需求。”

眼下,湟中区正在加紧建设秸秆收储加工点,并积极开展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下一步,湟中区将依托项目争取资金、加强培训,继续增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机械装备数量,正确引导农民利用秸秆,在保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全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俞惠珍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记者 孙海玲)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早稻育秧忙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