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春雨,打湿了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金生家庭农场主周凤木神清气爽。“至少这个数。”周凤木扬起右手,伸出的4根手指示意这场雨至少能让油菜籽亩产增加40斤。
约一个月前,数支车队载着1000多箱蜜蜂从南方分头北上,经历数千公里的奔波,不约而同来到周凤木的油菜基地。他们在田间地头安置好蜂箱,蜂群循着花香,迫不及待地吸吮甜蜜的汁液。一下子,周凤木迎来了数十万计的“授粉工”,夜以继日地在花间忙碌。
这些逐花而居的养蜂人多年来已经与周凤木形成默契。每年,赶在油菜花开前,周凤木会抓紧时间进行一次病虫害防治,翘首以待老朋友的入驻。蜂农一旦入场,便不再喷药,确保蜂群采蜜安全。
周凤木种的可不是普通商品油菜,而是作为种子企业的制种基地,承担了600亩油菜繁育工作。油菜制种亩产值高于普通油菜,但管理十分精细。规模制种基地对经营者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不低的要求。周凤木告诉记者,之所以敢流转600亩基地干制种,主要还是这几年农业生产的软硬件都升级了,不仅农田基础设施更完善,农业政策也越来越好。
老周经营的600亩油菜基地就位于旌阳区“天府菜油”万亩油菜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作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油稻轮作基地蔚为壮观。“早播秋发”“单株育苗移栽”等技术在园区内普遍应用,油菜制种单产较全省提高10%,较大田油菜生产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
再过一周,油菜花期就要接近尾声。园区内的养蜂人又将启程,老周则要着手收割油菜父本了。关于未来,老周有许多的想法,油菜制种的机械化生产是他近年来尝试得最多的。“有失败有教训,不断升级迭代,相信会有新突破。”老周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