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阳市卧龙区谢庄镇积极融入区委“一二三四六”工作布局,深入实施商贸文旅“引流工程”,确立“山水文化名镇,健康养生福地”的定位,瞄准“全域旅游、全域景观化”的方向,立足生态特点包装策划,植绿绘景,布局产业,融合生态、农业、环境、文化等要素,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关联度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和要素相对齐全的乡村游环线。
强化文旅宣传推介,擦亮“灵秀谢庄” 品牌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做强“两朵花”(梅花、玫瑰花),大力发展“三个园”(塔子山梅园、嘉农玫瑰园、锦磊生态园),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推介形式,举办了以“春暖花开、相约谢庄”为主题的赏梅活动和“花样谢庄、玫瑰有约”玫瑰文化节活动,给山水林田注入了文化内涵。塔子山区域就是谢庄镇落实区委“引流工程”的实践,是谢庄镇“实施全域旅游全域景观化”发展理念的实践,是“两山论”在谢庄的生动实践。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梅花不仅具有了“香味”,还有了“财气”,“美丽生态”正在逐步转化为“美丽经济”。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打造“诗和远方”意境
谢庄镇为贯彻“全域旅游、全域景观化”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建设“三纵一横”的交通网络。谢庄山水相依,钟灵毓秀,过去受制于崎岖的道路,鲜为人知,人迹罕至,落后的交通造就了闭塞落后的谢庄,镇党委、政府坚持把解决“行路难”这一群众最迫切的愿望作为头等大事,优先推进道路建设,随着靳小路、谢武路、灵秀大道、蒲谢线四条总长度达45公里道路相继建成通车,闭塞落后的“小乡镇”摇身一变成为中心城区的“后花园。绿化美化生态景观廊道。把星落散布的自然景观由点串成线、组成面,靳小路高标准绿化,形成“一带四园”,谢武路全线打造绿化景观带,塔子山梅花基地、集镇钟灵毓秀湖等山、水、园、林、湖串珠成线,构建了多层级休闲旅游景观结构体系。灵秀大道景观画廊建设绘就“春看玫瑰、夏赏荷塘、秋看红叶、冬雪寻梅”四季有花的美丽画卷,靳小路、四赵线、谢武路、灵秀大道的绿化景观带与塔子山千亩林海和谢庄500亩湿地公园相通,形成“四链两核”,实现以道路“线”的提升带动文旅“面”的发展。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生态水系。通过清淤、护绿、造景等,全面修复水生态系统,已整治景观坑塘12座,一般坑塘52座,精心打造钟灵湖、毓秀湖,建成500余亩的谢庄湿地公园,新修环线道路,筑亭台榭枋,悬名家墨宝,两边种有海棠、碧桃、晚樱、百日红、复叶槭、枇杷、美人梅、梅花等景观树种,植被繁茂,色彩斑斓。
产业齐头并进,激活“灵秀婵变”活力
持续聚焦聚力区委“引流工程”,深入挖掘地域优势资源、历史文化深厚积淀,持续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下功夫。重塑一产品牌。利用谢庄中医药特色产业小镇写入“十四五”规划的政策机遇,大力推广紫山西紫柴胡等稀有中草药的种植,扩大龚河、大庙、斋公庄月季、金银花种植面积,引导董营、王营区域群众规模化发展艾草、夏枯草中医药特色种植,加快推动发展中医药材种植加工康养产业。拓展镇域发展空间。通过“空心村”治理腾出建设用地指标,盘活土地资源,瞄准集中医药生产、商贸、教育、科研、康养文旅等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方向,形成中医药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科研+教育+培训+康养+文旅完整的中医药全产业链。积极探索“筑巢引凤”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模式,谋划建设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集群效应明显、基础设施配套、充满技术活力的乡镇小微产业园区,招引光电产业等高新技术项目落地园区,打造承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项目外溢,中心城区北向发展的有效补充区,以拓展乡镇土地发展空间撬文旅提速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以生态农业、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作为民宿背景和特色,依托龚河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深度挖掘资源潜力,打造“旅游+”模式,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品质提升,将民宿与村容村貌改善、乡土人文特色紧密融合,打造集美食、民宿和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商业“样板村”,实现游客由“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型。加快在已有的生态修复工程基础上打造张仲景文旅康养园项目,包装创意丰富“灵秀谢庄”的内涵,让文化为谢庄农游注入魂,留住根,在“两朵花”、“三个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做足文化来吸引游客,突出“一路一山一湖”(一路:灵秀大道,一山:塔子山,一湖:灵秀湖)三个重点区域的发展,做好“山水文化名镇、健康养生福地”大文章,让谢庄成为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实现谢庄的自然资源、乡土文化更高层次的开发利用,深化文旅与一二三产跨界融合发展。(谢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