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代表委员建议——

把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乡村

2023-03-14 15:35:30    农民日报

教育关系到每个家庭,一直以来都是民之所望、民心所系。我国教育正由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如何补齐乡村义务教育短板,让农村学生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着眼全局,系统谋划乡村教育

“在许多边远乡村,校舍是当地最好的建筑,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指出,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乡村教师总量不足、学生寄宿条件紧缺等突出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解决。

然而,秦和也指出,目前乡村教育质量整体不高,与城镇学校的差距依然较大。近年来,虽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但许多农村家长“用脚投票”,宁可付出更多的成本,舍近求远,千方百计也要让孩子到城镇学校就读。

“有不少新建和改扩建的校舍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的状态,甚至是刚建好就闲置。这种现象,在一些北方边境地区、西部边远地区尤为突出。”秦和建议,应尽快对乡村教育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区分不同情况,制定合理利用方案,将闲置校舍优先考虑用于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秦和认为,校舍闲置问题反映出的是统筹规划的不足。她建议应着眼全局、系统谋划乡村教育。“国家应专门出台文件,对乡村教育发展作出新的系统部署。省、市、县各级也应出台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优先支持乡村教育发展。对地方各级党政部门的政绩考核以及乡村振兴工作考核,都应把乡村教育发展情况作为重点。”

 

多措并举,建强教师队伍

乡村义务教育质量整体不高,代表委员认为师资力量薄弱仍是主要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专业老师的缺乏,很多乡村学校无法由专业老师开设体育、音乐等素质课程的教育。为此她建议:“乡村学校不仅应开足音乐等专业课程,并与城市学校一样开足课时,还要在教师编制上配足专业老师。”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祝响响建议,解决师资力量紧缺的问题,应从编制、职称评审、待遇保障等多方面增加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管理乡村寄宿制学校的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而配套编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乡村教师数量总体偏紧。”祝响响建议,应采取师生比、班师比、课时比、工作量比等相结合的办法,合理定编。对乡村学校给予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要在职称评定上予以倾斜,在乡村连续任教满一定年份的教师,可不占岗位结构比例评聘相应教师职务。

龚健梅还建议城乡老师之间建立“轮岗”制度,“既让乡村教师到城里学校学习更先进的教学理念,也让城市教师找到乡村教育的不足,从而更好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祝响响认为,可以实施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制度与“首席教师”制度。积极引导区域内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鼓励知名优秀的支教老师带好一支乡村教师队伍,成为“首席教师”,借助工作室等专业发展平台,打破学校界限壁垒,在一定区域内的组团走校,成为“共享教师”,建构名师群体服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既有体制机制的变革,也有经费保障的落实等,点多面广,牵一发动全身,必须要加强统筹,多部门形成合力,才能确保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祝响响说。

 

完善体系,让课后活动更丰富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在调研后认为,在“双减”政策落实后,课后服务可能会成为扩大城乡教育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黄花春建议,规范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资源,推进城乡教育轮岗制度;鼓励大学生支教,特别是同艺术院校建立支教联系;建立艺术院校定向招生培养制度。

“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乡村学校招聘美术教育教师的问题,可以对全科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如何开展社团、兴趣培训等,丰富课后延时内容。同时利用‘数字+课程’,及时补充。有效利用乡村公共资源,如已建成的农家书屋、文体设施开展乡村课后延时服务。”黄花春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裴逊琦 刘自艰 唐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幸福路
下一篇:“引流工程”拓流量 且以诗意共远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