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新农人主体的带头作用?怎样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代表团围绕该话题积极热烈探讨,提出不少好建议。
盘活新农人主体
作为乡村人才队伍的生力军,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越发凸显,但受制于许多现实因素,乡镇产业普遍存在新农人缺口,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特色产业的发展进程。“我们调研发现,许多年富力强的人外出打工,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未来靠谁来下地种田这‘乡村两问’,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告诉记者。
培育新农人主体,要考虑哪些问题?张国忠表示,要意识到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的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并针对性地出台措施帮助他们规避各类风险,引导新农人敢“进得来”并能“活下去”。
张国忠介绍,丰都县以土生土长的新农人为主要培养目标,引导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激发他们带动家乡发展的热情。具体方式上,张国忠表示,应实施新农人培育提升行动,探索制定新农人标准,将符合标准的人才尽快纳入进培养计划,同时加快建好新农人会客厅、新农人学校、新农人专项资金、新农人互助会等配套支持方案,深入探索“新农人+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琦多年来关注现代设施农业,发现制约行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即老工人对机械设备操作不敏感,会操作智能机械设备的新工人不能及时补位,人才出现结构性失衡。“要解决人才与技术不同步问题,必须坚持推进校企联合、产教融合,让企业成为人才培育的大课堂,让人才尽快学有所成,迈入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严琦表示。
为了让校企联合、产教融合更好地贴近新农人需求,严琦认为,应将产业学院就近搬到田间地头,发挥出最直接、高效的带动作用。可以利用废弃闲置的村舍校舍建立办学场地,由教育中心负责管理学员,向他们灌输“闲时上课、忙时上班”的办学理念,为他们积极投入课堂提供最大便利。
做大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如何发展好地方特色产业,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头戏”。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文辉以农村金融服务为切入点,提出要充分发挥特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打造支农为农惠农的金融产品。
“要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及特色资源禀赋,为他们提供金融支持。”谢文辉表示,许多地方有特色高效农业,特色产品种类也较为丰富,有着良好的拓展市场的基础,应重点利用好这类资源禀赋,为其发展提供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金融服务。
谢文辉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针对特色产品可以开发针对性贷款,对各类涉农主体也可以定制金融产品,在挖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沉睡”资产抵押融资价值过程中,可以发放不同种类的抵押融资贷款,总之各种融资难题都应该得到全方位的解决。
解决好“钱从哪来”的问题,如何提升产业附加值,让特色产业有“含金量”也是代表委员格外关注的话题。严琦表示,应发挥科技赋农的作用,培育出利润率高的产业。“单一的农业或餐饮业已经独木难支,要始终对接市场需求,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同时,还能尽可能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利用好特色产业,让乡亲们增收有路、致富有道,要始终牢记关注农民需求和情况,为他们参与产业嫁接渠道。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慧表示,要坚持定期走访,及时引导和帮助村民,并邀请农业领域相关专家对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制定村民参与产业发展规划,为他们参与岗位积极搭建平台。(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刘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