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代表委员建言耕地保护与提升——

数量有保障 质量不降低

2023-03-10 16:25:20    农民日报

耕地是农业的基础支撑,保护好耕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要加强耕地保护,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完善水利设施,新建高标准农田4.56亿亩。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保护不仅是数量不“掉线”,还要守住质量不降低。如何开展耕地保护与提升?代表委员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就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据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有关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9.179亿亩,其中三分之一为高标准农田,三分之二则属于‘靠天吃饭’的中低产田,西部十个省区市相关情况尤为突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丁时勇表示,当前西部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形势尤为紧迫。

“西部地区耕地的资源禀赋较差,建设高标准农田所需的投资远高于其他省区市,而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中央、省市级财政,县区级财政配套,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建设、轻管护、轻利用的现象也未得到根本扭转。一些高标准农田设施设备破损后不能及时修复,相当部分高标准农田仍然采用传统农业的分散经营模式,机械化程度不高。”丁时勇认为,应构建规划、建设、管护、利用一体化新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副主任龚建东介绍,气象大数据是促进农业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建议将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农业强国规划,高位推动,并将其纳入高标准农田验收项目。要完善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网,建设涵盖多要素气象站、作物自动化观测、农田遥感监测等设备的农业气象自动化监测网络,优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建设,更新升级作业设备,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双重保障作用。第三,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让涉农部门数据深度融合共享。”龚建东说。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依然是以‘小、零、散’的方式为主,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升级和价值提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在调研时发现,一户农村家庭的田地往往会被分割成不同位置的多个地块,严重影响机械化作业,也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困难。

王银香提出,可对农田实行“先整合、再分配”,即根据镇、村等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对农村土地进行集中测量和统一调整,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集中建设农用基础设施,再根据农民原有农田面积进行重新分配。王银香强调,这项工作要与移风易俗工作相结合,对选择自主经营的农民,要分配靠近居住区的地块,引导他们走生态农业、体验农业、精致农业的道路,对有选择流转经营意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他们选择远离居住区、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地块,增加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徐毅松表示,针对耕地布局零星分散的问题,亟须明确布局优化的操作路径。各地应加快“小田并大田”整理模式的试点探索,在全国范围加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徐毅松认为,相关部委要对各地探索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明确综合整治目标任务,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为重要导向,协调各类专项规划,加快实现耕地增量提质和空间布局优化。同时,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开辟出适应乡村振兴实际需要的新通道,对各类小微乡村公益项目,探索先补后占的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实施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说:“我国耕地总面积19.179亿亩,但中低等耕地仍占68.8%,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仅为4.76,急需突破低产田产能快速提升和退化耕地快速治理技术,实现新增加一亿吨产能的目标。”

 

建立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

保护耕地,不仅要靠政府实行一系列“长牙齿”的改革举措,也要通过政策激励、搭建平台,调动社会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民建中央在《关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耕地保护积极性的提案》中指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和中坚力量。提案建议,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准入管理,优先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实施耕地质量研究和建设项目,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种子新品种、肥料新产品、施肥新技术、土地保护措施,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素服务保障。

“应多方发力,着力突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面临的各种束缚。多措并举,破除影响建设主体积极性的障碍。”丁时勇说,建议以新增耕地的指标交易收益作为破解资金缺口的首要举措。将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年度计划统一管理,通过新增耕地的指标交易收益反哺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制定差异化的亩均投资标准,按照建设资金数量与来源结构的优化情况,逐年提高亩均投资水平。同时,尽快出台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办法,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召群众搭乘文旅产业“快车”发家致富
下一篇:让更多投资向“土特产”倾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