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群众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要振兴,农民健康必须先行。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8.8%提升到25.4%,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实现了历史性的跃升。但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云南省委会主委李玛琳。
李玛琳告诉记者,民进中央去年专门将“提高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一项重要调研课题,“一方面可以充分了解各地区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工作情况,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融入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康中国行动等,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普遍提升。”
“调研发现,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李玛琳介绍,从全国情况来看,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对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工作的认识水平不同,在该工作融入各项相关政策时,情况很不平衡。
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李玛琳建议,要加强国家层面工作指导与监督考核,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依靠基层医疗卫生网络,提升基层健康素养监测调查能力,确保健康素养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库,加强农村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重点健康问题的专项监测。完善考核机制,指导不同地区针对本地实际,科学制定考核办法和标准。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拓宽农村居民健康教育途径也相当重要。”李玛琳认为,可以通过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鼓励形成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学校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健康教育课开课率。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利用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探索通过文艺表演等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健康知识传播。针对不同地区文化环境及居民健康状况,确定不同的健康知识传播内容,把听得懂、用得上的健康知识送到居民身边。(李香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