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渤海虾酱“走”出渤海

2023-02-03 16:48:07    农民日报

虾酱是沿海地区人们最喜爱的美味之一,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广受欢迎。辽宁省瓦房店市西杨乡渤海村就在渤海旁,是瓦房店市最大的渔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全村有80%的村民从事渔业生产,当地盛产毛虾,虾酱也极为出名。传统的虾酱制作手艺民间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瓦房店虾皮历史悠久,享誉全国。据地方志《复县志略》中记载:1900年-1930年,瓦房店地区毛虾产量占当地水产总量的70%左右;20世纪初,当地就有大量加工虾皮的小作坊。与江浙一带的白虾皮不同,瓦房店虾皮白身红尾,形态呈钩状,虾皮柔软,肉质厚实,味道鲜香,蛋白质、钙、磷等含量特别高,素有“金钩虾皮”的美誉。

走进村民王海峰的家中,庭院一侧摆放着两排大缸,打开后鲜香的虾酱味便扑面而来。今年67岁的王海峰是远近闻名的“虾酱”大户,多年来他潜心研究虾酱制作技艺,如今虾酱产业已颇具规模。据他介绍,要想做出地道正宗的虾酱,其实并不简单。需要在毛虾盛产期筛捡新鲜干净的毛虾入缸发酵,经过长时间的打爬、搅缸,同时要掌握好制作流程中用料比例,这是决定着虾酱鲜香程度的关键,而王海峰夫妻俩对于用料的精准拿捏使得他家的虾酱在村中享有美名,备受村民的喜欢。

在菌群的作用下,酱缸内的虾酱发生着微妙的反应,发酵好的虾酱颜色紫红,味道鲜咸,既可以生吃也可以搭配其他菜肴。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小小的虾酱是陪伴当地人最纯粹的家乡味道,如今渤海村的虾酱已搭乘时代的快车远销各地,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王海峰说,在从事虾酱制作之前,他们主要是以捕鱼为生,收入十分有限。渤海村坐落偏僻,环境闭塞,渔民转产转业难,经济比较落后。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昔日的小渔村得以旧貌换新颜。

如今的渤海村,依托将军石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海产养殖、虾皮加工等产业,打造集育苗、养殖、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虾皮产业总产值已达3亿元。而王海峰也重拾虾酱制作这门老手艺,并从中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每年仅销售虾酱就能增收8万元左右。如今的他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希望能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一瓶瓶虾酱凝聚着手艺人的匠心,更寄托着渤海村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热爱,正如王海峰所说:“未来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陈书悦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仁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化屋人家处处春
下一篇:差异化竞争给菜农带来好收益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