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钱啦!周惟寿,51660元;吴贤兴,35640元;胡其松,32850元……”最近,在浙江省庆元县江根乡上杉坑村的高山油茶“共富工坊”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杉坑村党支部书记胡光海扯着嗓子点名,被喊到的上前签字、摁手印、领钱。领到钱后的人员,个个喜笑颜开。
硕大的会议桌上,整齐码着150万元现金。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有怀抱孩婴的年轻妇人,有操着本地话的,也有说着他乡音的。去年一整年,村里总共发了308万元工资,就这次发的最多,也最为壮观,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围观。
上杉坑村的不胫走红,还有个重要原因,城郊村、富裕村分红不足为奇,可此村极为偏僻,地处浙闽两省交界处,距离省城杭州有近千里路,所见之处尽为山包。早些年,村里绝大多数劳力外出,地都抛荒,村集体也穷得叮当响。
这样的村,在方圆百里,其实并非个例,凭啥上杉坑能“翻身逆袭”?这还得从前几年两名乡贤的回乡说起。一人在外办皮鞋厂,另一人开超市,看到村庄落败之景后,毅然选择返乡创业,二人成立合作社后,陆续在山上种下了3000多亩高山油茶,还有近1500亩的中草药。
有了产业支撑后,闲置土地和闲余劳力一并激活。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与合作社进行利润分红。村里老人在基地除草、施肥、摘茶籽、选茶籽等,活不重,权当锻炼,还能赚钱。
上杉坑村通过发展高山油茶,带动农民增收,只是江根乡推动共同富裕、做强生态产业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为拉长油茶的产业链条,江根乡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通过村企党建联建,投资了600余万元,建成油茶综合生产服务中心与油茶剥壳厂,既增加了就业岗位,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也提升了附加值。
周惟福老人是“共富工坊”的成员之一,在他的“共富账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天出工情况。“我和我老伴儿一年能领到7万多元,去年还赶了趟时髦,在家门口拍了婚纱照,生活真是越来越有奔头。”说话间,周惟福中气十足。
现在,上杉坑村的56名留守老人,有40人在“共富工坊”上班,不光带动一村劳动力,就连周边乡村也“沾了光”。“年纪大了,厂里上班没人要,听亲戚说这边可以打工,我就赶紧过来。有了这笔工资,能过个好年喽。”领到钱,来自福建省寿宁县的陈发绽顿时眉开眼笑。
谈及新一年的计划,胡光海介绍,再扩种2000亩油茶。得益于产业发展,村集体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去年村集体收入已达4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有24万元。有钱好办事,这两天,从省道通到村口的路正加紧拓宽成双车道,往后运输进出都方便了,日子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山区如何共富?还得靠产业,通过构建党组织领着跑、党员干部带着做、企业携着干、群众跟着富的共富新格局,让大伙儿有更多增收渠道。”江根乡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江根乡将大力推广“共富工坊+电商+平台”的经营模式,深化技能型乡镇建设,发动书记、党员等开展直播带货,打响品牌知名度,提升产业附加值。(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