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相关政策实施和市场强化监管,特价旅游团强迫购物的套路,已逐渐为中老年游客所警惕。但低价旅游很快又披上了“新马甲”:百元团费康养旅游,但“包吃包住”的前提是自愿购买产品;“免费养生游”吸引眼球,“养生课”上却兜售高价产品……打着“自愿消费”“高回报投资”等幌子,不法人士继续将手伸向老年人的钱包。低价旅游有哪些新套路?怎样才能提醒家人别上当?
一些老年旅游团,名为低价旅游,实为非法“会销”,即在旅游目的地组织会议,推销保健品等,骗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前期,业务员往往会给老年人送些米面油等小礼品,诱使他们参加旅游;后期,则在“会销”中使出浑身解数,精心策划听讲座、做实验、开药方等环节,让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掏钱购买价格虚高且并不需要的产品。等到老人们反应过来想要退货退款,早已人去楼空。
还有一些非法集资假借旅游之名,对老人的积蓄、退休金打起了算盘。今年8月,大连一家旅行社被曝光以免费游、低价游等为诱饵,销售年化收益率超高的“康养类理财产品”、推荐充值会员卡,承诺到期返本付息,向群众非法吸收资金,涉及多地、数额巨大。其中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把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养老钱都投了进去。目前,该案件正在侦办中。
为啥低价团总是盯着老年人?客观而言,老年旅游市场是旅游行业的一片蓝海。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2021年,45—64岁人群出游9.02亿次、65岁以上人群出游2.92亿次,共占据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老年人出行意愿增强,且时间灵活可以在淡季出游,自然成了各旅行社竞相争取的目标客户群。
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商家打着低价旅游的旗号行骗,瞄准老年人的特点动起了歪心思。强调“低价”“免费”“超值”,迎合老年人“能省则省”的消费观念;专门到老年人聚集的地方“扫街”,利用双方信息差,能骗一个是一个;喊“爸”喊“妈”、车接车送,以亲情造势,赢得老年人信任……低价旅游新套路频现,损害了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也严重影响旅游市场秩序,制约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旅游法明文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近年来,相关部门也及时出台政策,要求对“不合理低价游”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针对以低价旅游为幌子的诈骗新套路,需要继续加大治理和监管力度。在层出不穷的新套路面前,既要畅通维权渠道,让老年人在遭遇诈骗时求助有门,也要努力提高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自我防范意识,为他们的钱袋子加固“安全闸”。
不止是旅游,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看似免费的“馈赠”,都暗中标好了“价格”。要看到,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对诈骗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需要更多的保护和帮助。社会各方要多关心关爱,做好普法和反诈宣传;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常与父母联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同他们多聊聊社会动态、提示可能存在的风险。相信通过各方力量的共同行动,能够助力老年人远离套路和陷阱,更好乐享幸福晚年生活。
这正是:
低价“请君入瓮”,消费切勿冲动。
加强市场监管,银发经济乘风。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