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标准发展五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研讨会,最近在北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11月12日,我国累计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2873项,现行2351项,标准覆盖各类环境要素和管理领域,控制项目种类和水平达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生态环境标准是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基础,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规范和保障作用。自我国第一个生态环境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于1973年颁布以来,生态环境标准已走过50年的发展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生态环境标准发展最迅速、成效最显著的阶段,共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1289项,占50年累计总数的45%。
“这些标准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标准引领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污染防治向纵深发展。”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
环境质量标准围绕公众健康和生态保护,确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目标要求,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经审议后发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协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推动绿色发展。”赵柯说,与2015年相比,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上升41.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42%。
我国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技术进步情况,收严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
赵柯介绍,比如,2013年修订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较原标准收严40%—60%,行业加大环保投入,淘汰湿法工艺等相对落后的产能,熟料生产线平均规模扩大,大型水泥集团熟料产能占比提升,2020年水泥行业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2013年下降75%、78%、63%。
态环境标准有力支撑了环境管理和法律制度实施。“每个阶段的生态环境重大战略部署,都需要足够的标准支撑才能全面落地落实。”赵柯介绍,比如,我国发布由73项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45项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和7项可行技术指南构成的排污许可管理技术规范体系,为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赵柯表示,要谋划生态环境标准中长期发展战略,将美丽中国建设“时间表”转化为指导生态环境标准发展中长期行动的“路线图”。
赵柯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推动生态环境标准全面优化升级,及时出台与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法律制修订相配套的生态环境标准;加强绿色低碳标准研制,构建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需要的标准体系,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标准与科研相结合、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夯实标准科学基础,开展重大标准实施评估机制,解决标准共性技术问题。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围绕大气与应对气候变化、水与海洋、土壤、地下水与农村、固废与化学品等领域的标准工作,开展深入研讨。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