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法典编纂如何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大咖们这样说

张璁    2023-11-16 11:02:30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法治头条工作室

法典编纂工作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日前,“各国法典编纂比较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立法比较研究中心、法学院共同举办,旨在研究交流各国法典编纂的做法,为我国法典编纂工作提供借鉴。同时,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还将建立一个交流法典编纂比较研究的平台。     

研讨会特别邀请了研究环境法典编纂、行政法典编纂、教育法典编纂、劳动法典编纂的知名专家和研究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东南亚等国家法典化的专家,共同研讨交流了各国在法典编纂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的法典编纂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据介绍,立法法的修改把法典编纂同立改废释并列为国家立法的一种重要方式。法典编纂的研究,特别是比较研究已经成为立法学、比较法学研究的新领域。

经专家梳理,在当今世界的法典编撰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强调逻辑严谨缜密且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完善的实质性的法典化模式;二是以法律条文的汇编为主的形式化的法典化模式;三是以法典加单行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适度法典化模式。

大家认为,法典编纂要立足中国国情,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更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的法典编纂之路。法典编纂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复杂化、社会分工精细化和社会治理的专门化的需求,开辟一条体现时代特点的现代法典编纂之路。法典编纂还要遵循法治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加强顶层设计。法典编纂还可以同完善法律体系,优化部门法结构结合起来。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东方七日谈|世界城市日,让上海“更世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