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在11月13日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提示,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公众通过掌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能够降低发生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近期,支原体肺炎感染引发较多关注。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北方地区在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一般在夏秋季流行,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流行中,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感染,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但是从病情上来讲没有明显加重。”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说,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无防护的情况下,在人口密集场所,如幼儿园、学校会导致集中爆发流行,家庭成员感染支原体也是比较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症状相似,可以通过抗原以及核酸检测的方式来明确病原学诊断。
有说法认为今年冬天将迎来呼吸道病毒感染最复杂的阶段,多个呼吸道疾病叠加感染。对此,童朝晖解释,临床上会出现两种和以上病原体被检出来的可能,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而且它不一定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虽然有些病毒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是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不需要都进行抗病毒治疗,进行对症缓解症状治疗就能康复。但对于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建议及时就医。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轻重不一,但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是轻症,并不是所有肺炎支原体感染都会引起肺炎,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可能会发生重症。”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说,孩子如果出现超高热或持续发热超过3天,持续、频繁咳嗽,或精神状态差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此外,家长自行给孩子吃阿奇霉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在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下规范用药。
北京市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四川、浙江、河南等地先后推出了中医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方案,还有一些医院也提出自己的治疗方案。中药治疗这类疾病要早期使用,中西医结合,在相互配合过程中,再结合中医推拿的方法,能够缩短病程,减少疾病加重的机会。
日常生活中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刘清泉介绍,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看,冬季要吃温热有营养的食品为主,过于辛辣刺激或者过于甜腻的食品容易损伤脾胃,使人体产生积热或者湿热,积热和湿热内聚以后就容易招致外感,从而导致呼吸道感染。要适当锻炼,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从而耗伤人的正气。睡眠要充足,劳逸结合,熬夜过多易耗伤人的正气,导致外感。
专家介绍,公众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充足睡眠、充足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在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习惯性触摸眼睛、鼻、口。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应居家休息,避免把病原传染给其他人员。如果症状较重,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