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大江东|全球顶尖“大脑” 沪上直抒胸臆

黄晓慧    2023-11-13 10:20:08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11月8日,一年一度的科学盛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位于上海临港中心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落下了帷幕。顶科协奖获奖者前沿讲堂、碳大会、智能科学、生命科学……3天半时间里,论坛密集召开了60场学术会议。

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顶尖“大脑”,在这里发出科学声音、展开思维激荡、给人深刻启迪。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表示,集结了200位全球科学家会员的顶尖科学家协会,期望成为“上海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闪耀科学之光的希望灯塔”。

为青年科研人员撑起一片蓝天

“青年是科学的未来。”

“不不不,我要纠正您。青年不仅是科学的未来,还是科学的现在!”

这番对话发生在顶科论坛青年科学家大会小组讨论现场。主持人提出“谁是科学的未来”话题时,一位诺奖得主立即纠正他的说法。首次参会的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李金星记录下了这个有趣的画面。他第一次看到一个场合里集中了这么多诺奖科学家,以至于叫不出那位“纠偏”的诺奖科学家的名字。

庞大的青年科学家群体,是本届顶科论坛一大看点。全球120多位青年科学家在顶科论坛为他们专设的主场,探讨学术、交流思想、求解困惑。

李金星已经3年多没有回国。收到论坛邀请后,忙碌中的他没有多想,欣然赴约。2019年,李金星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35人全球榜单。李金星说,顶科论坛邀请他,很可能是因为这份榜单。到了论坛,他发现,榜单上的很多“青稞”(青年科研人员)都来了。此行如他会前期待,收获颇丰。

开会时,因发明分子机器人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荷兰科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教授,就坐在李金星的身旁。当费林加得知李金星正在研究微纳机器人如何用于药物在人体内的追踪时,兴奋地和他聊起萦绕在大脑里的科学设想,李金星也借机向这位学术泰斗请教基础研究问题。李金星还和同组的“石墨烯之父”、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盖姆教授,讨论石墨烯材料在微纳机器人上的应用。

“在这里,没有奖项的光环,人人平等、学术自由,论坛主办方精准地把握住当下最热门的科学议题以及科学的未来趋势,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开放合作的氛围。”李金星和一位来自香港、研究生物材料的青年科学家一见如故,两人还计划了下一步的科研合作。他说,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在读的研究生、博士后听众进入论坛现场,因为“他们同样是科学的现在和未来”。

由好奇心驱动的科学、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基础研究,也常被称为“蓝天研究”。践行“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三大使命的顶科论坛,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从事“蓝天研究”的“青稞”撑起一片蓝天。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顶科协主席罗杰·科恩伯格表示,本届论坛为讨论并解决当前基础科学发展和青年成长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必要平台。顶科协已经发展成为积极推进多个项目的国际组织,设立了顶尖科协奖,通过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招募并支持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独立开展研究。目前,顶科协在上海启动了国际联合实验室,“这将是一个能为青年科学家提供研究支持的超级孵化器。”

“很多顶尖科学家愿意多次来中国交流,是看中在这里能找到优秀的青年人才,合作探索解决他们感兴趣、有意义的科学问题。他们感到自己的原始创新受到认可,中国的环境尊重并鼓励原创,而不是因为诺奖得主等荣誉光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表示,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涵养尊重原创的科学文化和科研环境,有利于让海外顶尖科学家常来中国。

国际科研合作让全世界共同受益

来自全球的这些科学家,为开展科研合作而汇聚一堂。国际科技合作是他们最关切的议题之一。

致力于推动中美科技合作的美国纽约科学院院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原校长杜宁凯,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科技合作与历史经验启示》的演讲。

“前段时间,《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延长6个月,但我们觉得不够,应该延长更久的时间。”杜宁凯说,在他的眼中,科学合作是一座桥梁,在最困难时刻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

他向听众展示了几张中美科技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成果图表,指出“中美双向互动的科学合作极大程度上推动科学的进步,让全世界共同受益”。他还引用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拉斐尔·莱夫今年9月发表在《外交事务》杂志上的话提醒道,如果阻止美国高校与中国机构的科技合作,美国将越来越不了解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和目标,导致两国科学家无法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也意味着将限制美国自身的科技进步。

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不是科学家们的强项,但他们从科学研究的视角提供了真知灼见。2015年图灵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名誉教授马丁·赫尔曼认为,在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中,同样需要科学精神。他从20多年前他和妻子如何挽救濒临破裂的婚姻,讲到了人类的核战争风险,还不忘调侃一番,如果人际关系领域有图灵奖,他的妻子一定能摘得殊荣。

面对科技带来的风险挑战,赫尔曼把人类比作一个刚拿到驾照的16岁少年就要驾驶一辆法拉利。人类的心智需要快速成长,才能与之拥有的科技手段匹配,降低潜在的风险危害。而在人类心智成长的过程中,科学家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对真理热忱而执着的追求,能够帮助我们超越国家、种族、文化的差异,提供共同的参考框架。在传统科学领域之外,也要秉持求真的精神。”

与会科学家普遍认为,科学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科学思维、科学精神闪烁着人类智慧和理性的光辉,帮助人类走向心智成熟,像顶科协这样的科学共同体能够起到领航者的作用。正如杜宁凯在演讲中呼吁的那样,“当我们共聚一堂举办此次重要的会议时,请让我们重申对知识的信任,承诺坚持探究、讲求证据,团结一致面对那些试图破坏科学信任的人。”对此,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用科学教育培养理性穿越迷雾

当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世界,既让科学家们因为国际科研合作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而感到不安,也让他们格外关切科学教育的处境。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法兰西公学院名誉教授塞尔日·阿罗什在开幕式演讲中不无担忧地说,我们处在科学带来的舒适中却不理解科学,科学正受到社交网络上传播的虚假信息和假新闻泛滥的攻击,群体聚集在虚拟社区中强化他们有害的想法。当科学家通过精准的测量观察世界,提醒人们注意全球变暖以及潜在的灾难性后果时,这些人却引发了否定主义或阴谋论。

恰是这份忧心忡忡,让扎根科学教育几十年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布鲁斯·阿尔伯茨和多伦多大学教授徐立之,联合发起在顶科论坛每年必设的莫比乌斯论坛上讨论科学教育的议题。莫比乌斯环象征着无限、永恒,在科学家们心中,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同等重要,而且亘古不变、历久弥新。

“许多国家没有将教育年轻人,尤其是科学教育作为绝对优先事项,这是我们所看到问题的根源之一。”阿罗什教授认为,对“怀疑科学、攻击科学”,唯一有效的回应就是通过科学教育,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帮助他们理解科学和科学方法的价值,基于对事实的观察和解释它们模型的构建。同时,培养年轻人的批判性思维,向他们解释什么是理性怀疑。这种怀疑与阴谋论支持者的非理性怀疑和不信任截然相反。理性怀疑是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之间的不断对抗去接近真相,对科学方法至关重要。

伯纳德·L·费林加教授建议,要搭建起青年平台,推动跨学科、跨地区的交流,让年轻人有机会到不同社区、不同文化环境中开展学习和交流。无论是地域还是学科,科学教育都不该是孤立主题的教育,而应当互联互通,通过系统化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了解真实世界的不同维度。而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并把好奇心不断传承下去。

第二次参加顶科论坛科学T大会的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二学生陈雅,充分感受到了顶尖科学家为科学教育的“良苦用心”。她拿着自己因好奇心驱使开启的香烟烟雾处理装置研究课题,穿梭于几个会场,与顶尖科学家面对面地交谈。她说,和自己平时参加的科普活动有所不同,“问倒”学术大咖的行为在这里受到鼓励与表扬。而从科学大咖那里受到的科学教育,将激励自己勇闯科学的世界、拓展认知的边界。

科学T大会、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顶尖科学家进校园……处处都有说不完的科学教育议题。顶科论坛正在践行创设之初的承诺,发挥顶尖科学家的影响力,播撒科学的种子,重塑科学教育,培养训练青少年们能够穿越迷雾的科学思维。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东方七日谈|世界城市日,让上海“更世界”
下一篇:“双11”15岁,“分流”压力怎么破 | 睡前聊一会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