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修葺一新的中交上航局“航浚4012”轮驶出浙江舟山册子岛修船厂船坞,从东海出发,开始新一个十年的远征。
今年5月1日,“航浚4012”轮从科特迪瓦圣佩德罗港出发,经过60多天的万里航行,终于回到10年前的出发地——宁波港,接受出海非洲以来的首次大修。
2013年,中交上航局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派遣这艘国产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十年来,“航浚4012”轮先后赴乌拉圭、喀麦隆、科特迪瓦、加纳、尼日利亚等国家疏浚吹填,为畅通中西非海上通道立下汗马功劳,也在“一带一路”上擦亮了“中国疏浚”的名片。
“十年拓荒,一朝回家。出发时意气风发,归来时仆仆风尘。”在码头接船的中交上航局中港疏浚公司党委副书记张小培,看着晒得黝黑的船员和伤痕累累的轮船,不禁流下热泪。
在“地球的背面”闯关作业
喀麦隆杜阿拉港、阿尔及利亚斯基克达油气港、尼日利亚拉各斯自贸区莱基深水港……“十年来,我们航行在地图的西端、地球的背面。”摊开航海地图,船长党利辉圈出“航浚4012”轮犁过的大海,难掩自豪。
一个个陌生的地名,意味着未知的风险:难懂的口音、猖獗的海盗、肆虐的病毒,“航浚4012”轮乘风破浪,一路闯关,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非洲市场扎下根基。
“当地社会治安情况复杂,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船员的安全。”“航浚4012”轮政委曹忠鲁说。“航浚4012”轮严格制度管理,船员傍晚5点前必须全部上船,夜间关闭所有水密门。在一些危险海域,还要协调当地海军队员24小时驻船守备,时刻关注周围船舶动态,确保全程安全施工。
2016年,“航浚4012”轮跨几内亚湾调遣,这是世界上海盗活动最猖獗的区域之一。船员们利用手头不多的资料提前研究,精心规划航线,加强防范措施,开展联合演练,提升海上通信能力,并聘请当地资深船长协助调遣。经过周密筹备部署,“航浚4012”轮按计划安全到达目的地。
蚊虫蜥蜴的侵扰,也令人猝不及防。在喀麦隆杜阿拉港施工初期,多位船员因水土不服、感染疟疾而病倒。船员们一边照顾生病的同事,一边组织健康力量配合项目部推进前期筹备工作。盯业主、跑市场、寻服务商,每个人都拼尽全力,“航浚4012”轮在抵达杜阿拉港10天内便顺利开工。当地华人医生感慨:“现在祖国的年轻人真拼呀!”
用实力擦亮“中国疏浚”名片
在万里之遥的深海与暗礁和淤泥博弈,挑战的不仅是船员们的心力,更是中国疏浚的实力。对“航浚4012”轮这样的“大家伙”来说,一次启航、一个技术细节的改动,可能意味着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利润差额。
传承精细精益的优良传统,“航浚4012”轮从改进工艺、扩大自修、节能降耗等多方面入手,想方设法降本节支、提质增效。
在喀麦隆杜阿拉港航道施工中,“航浚4012”轮克服重重困难,将中国技术与标准应用于非洲,高质量高标准疏浚航道,航道通航情况大幅改善,来往船只擦碰、搁浅事件明显减少,港区运营效率明显提高,杜阿拉港作为西非海运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杜阿拉港负责人多次在港调会议上称赞说:“‘航浚4012’轮是我们的特殊朋友。”2016年,杜阿拉港航道一期工程完成后,中交上航局面对欧洲四大疏浚公司竞争,先后两次获得后续工程施工任务合同。
杜阿拉港航道工程是阶段性维护性项目,每年有3至4个月的停歇期,项目部和船舶提前一年就要给停歇期的船找活干。由于能打硬仗、服务优质高效,“航浚4012”轮在非洲声誉鹊起,成为一艘“明星”船舶。2015年底,中交上航局顺利签订科特迪瓦阿比让港航道租船合同,租期30天、租金700万元人民币,充分发挥了项目停歇期的船舶施工效能。2019年初,中交上航局签订了加纳特码LNG码头疏浚项目合同,在“航浚4012”轮到加纳特码特检修船期间额外创造产值400万美元。此外,项目部和船舶还利用2016年间歇期完成了非洲首次特检修船,有效保障了船舶时间利用率,大幅提升了整体效益。在非洲期间,利用间歇期累计完成杜阿拉港航道施工合同外产值4000万元人民币,创造利润1200万元人民币。
精打细算练就过硬本领
疏浚吹礁是“真生活”,耙吸船定期维修是“老价钿”,如果聘请当地供应商维修,物料和人工价格高昂。为节省开支,“航浚4012”练就出自力更生的本事。
2015年春节期间,“航浚4012”轮依靠国内采购发来的设备物料在杜阿拉港码头进行大范围自修,全员顶着高温,仅用时25天就完成了修理任务,节省维修费近500万元人民币。
2016年,“航浚4012”轮在加纳特马船厂进行第一次坞修,船员自行完成海底门电极更换等数十个项目,节约修理费近10万美元。面对高昂的电价和水费,在40摄氏度环境下,停用中央空调、冷库,船员们每人发一台电扇降温,节省电费、水费40万元人民币。
2019年,“航浚4012”轮第二次坞修,面对船舶左导流罩破损严重、非洲当地船厂没有能力修理安装的情况,船员们借助手拉葫芦和人力拖拽,硬是奋战一夜,将重达6吨的新导流罩移动到了船艉,并自行完成了新导流罩焊装。
燃油是“航浚4012”轮的最大成本。为降低船舶能耗,项目部积极协调港区,将船舶靠泊补给周期由30天调整为20天,使船舶在“半油半水”状态施工,降低船舶油水载重约30%。
科学采购降成本。在非洲的两次大修,项目部和船舶都提前一年谋划,详细梳理船舶修理需要的设备、材料、工具清单,从导流罩、螺旋桨,到电焊机、压缩机,再到螺丝、焊条,都由国内集中采购后海运到喀麦隆,提前半年上船。项目部建立了采购供应商数据库和历史采购信息数据库,最大化争取买方主动权。以燃油采购为例,定期向当地4家大型供应商询价,想方设法掌握油品的出厂价格,避免供应商哄抬价格。此外,项目部利用船舶在他国大修或施工的时机采购当地便宜物资,由此也节省了不少成本。
“从这支团队身上,我看到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一名外国船厂老员工感慨道。
“90后”二副温贺南随船8年,有7个春节在海上度过,从大学刚毕业的新手成长为了一名“老把式”。乘风破浪的经历让他深深感悟:“中国真好!”再次跟随“航浚4012”轮远航,他信心满满:“经过这次大修,船上的设备设施又有了改善。在‘一带一路’上实现青春价值,何其有幸。”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