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前8月全国完成环评审批8.09万个同比增13%

寇江泽    2023-09-28 16:43:13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在生态环境部9月26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介绍,今年1月至8月,全国共完成环评审批8.09万个,同比增长13.0%,涉及总投资14.7万亿元,同比增长9.4%;生态环境部完成20个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环评审批,涉及总投资2600多亿元。

刘志全表示,将持续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将企业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土壤等环境管理要求依法纳入排污许可证,探索与碳减排、重点新污染物管控的衔接路径。

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

环境影响评价是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治保障,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坚持以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服务提升审批效能、以监管守牢环保底线,更好服务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我们指导地方严格准入把关,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将‘两高’项目列入清单管理,定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优化建设方案,防范未批先建违法行为。”刘志全说。

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分批修订相关行业环评审批原则,强化对相关企业行业“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把关的要求。刘志全介绍,生态环境部去年出台了钢铁/焦化、现代煤化工、石化、火电等行业环评审批原则,从优化选址、提升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面,强化了对相关企业行业“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把关的要求,切实发挥环评绿色引领作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环评审批原则。

此外,生态环境部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统筹开展污染物和碳排放的源项识别、源强核算、减污降碳措施论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控制,鼓励开展绿氢耦合、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等创新性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应用。

刘志全介绍,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组织浙江、重庆等9个省份,聚焦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6个重点行业548个建设项目,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果。

山东某钢铁项目通过温室气体环评试点,炼铁、炼钢工序碳排放强度比现有工程大幅下降,分别降低39.1%和47.1%,同时推动碳排放减量替代,项目实施后,碳排放量减少约348万吨/年,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指导试点地区制定10项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评技术指南,包括综合性指南4项,钢铁、煤化工等重点行业技术指南6项。同时在试点地区结合行业特色,提出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参数和评价基准。

全国352.5万个固定污染源已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范围

排污许可是指依法对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并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排污许可制改革,积极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

刘志全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实现排污许可动态“全覆盖”,将352.5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管控水污染物排放口25.7万个、大气污染物排放口107.3万个。

生态环境部共计发布79项排污许可技术规范、45项自行监测技术指南、17项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构建较为完善的排污许可技术体系。

“固定污染源管理是我国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排污许可制度改革任务必须突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保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刘志全表示,要加强环评、环境税、监测、执法等环境管理制度与排污许可制的衔接融合,统筹推进制度改革。

刘志全介绍,排污许可制度建设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许可、精准服务”,将企业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土壤等环境管理要求依法纳入排污许可证,探索与碳减排、重点新污染物管控的衔接路径,落实排污许可多要素、多污染物协同管理。

二是“深度衔接、协同联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以排放量衔接为重点,实行全口径管理,完成各项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深度衔接、协同,实现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数据统一,提升管理效能。

三是“‘一证’管理、全面履责”,引导企业依法领证、按证排污、落实主体责任,推动生态环境部门依规核发、按证监管、实行部门联动协同管理,有序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构建“企业自证守法、政府依证监管、社会共同监督”的新型治理体系。

四是“数字监管、提质增效”,推动排污许可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优化环境执法技术手段,创新信息化监管方式,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在推动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方面,生态环境部出台相关技术规范,完成排污许可平台相关功能开发,为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夯实支撑条件;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工业噪声排污许可管理的通知》,要求“十四五”期间,工业噪声排污单位全部依法申请排污许可证或进行排污登记。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你的月供省多少?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