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要让违法者算明白一笔账!丨人民锐见

寇江泽    2023-08-25 15:19:19    人民日报评论

添加药剂、调换水样、旁路排放、篡改数据……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一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曝光了花样繁多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相关涉事单位和个人被依法严处。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对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体现了生态环境部门对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零容忍”的鲜明态度和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的决心。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环保工作的生命线。准确、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一旦自动监测数据被“污染”,造成的危害甚至不亚于生态环境污染本身。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检、公安部连续四年开展严厉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雷霆手段对越线行为打击追责,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通报,造假行为往往是违法排污企业与第三方服务机构沆瀣一气、恶意所为,造假手段五花八门,且有的专业化程度极高,查处难度极大。为什么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利益驱使是关键。造假成本极低,往往不过数十元,和长期超排、偷排动辄“节省”的几十万、几百万元污染处理费用比起来,无疑“很合算”。正是因为类似的侥幸心理,在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个别企业依然铤而走险。

重拳严打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就是要让企业算明白一笔账:一旦越过法律红线,付出的代价远高于弄虚作假所“节省”的成本。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环境数据造假行为的处理规则,对依法惩治环境领域数据造假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那些不想方设法有效治污却挖空心思在环境数据上做手脚的企业,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重代价。

不断提升监管水平,才能让违法行为无所遁形。在执法人力资源有限的客观情况下,可以让数据跑路、让数字说话、让科技发力。比如,系统掌握分析用电、用水、用药等工况数据,从蛛丝马迹中迅速发现突破口;配备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检测仪等先进装备,通过取样对比判断在线监测数据准不准、是否造假。同时,完善正面清单、强化守法激励、开展普法教育,有助于鼓励更多企业主动承担治污主体责任。目前,全国已有4.4万家守法水平较高的企业被纳入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

在此基础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持续强化部门联动、加强监管执法,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忠告企业敬畏法律、合规经营、依法排污,通过大案要案查办,能够起到查处一起、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以“零容忍”态度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重拳出击,切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才能早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5个小时的恳谈会,省委书记与民营企业家都聊了啥?
下一篇:驻外亲历 | 在遥远的巴西,激荡心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