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标配。放眼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地铁建设上雄心满满、运筹帷幄。然而如何提升地铁服务品质,也是一道和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课题。最近有媒体总结坐地铁时避不开的五大“烦心事”,呼吁用绣花般的精细管理加以改进。网络论坛上,也时常看到网友对个别地铁“反人类设计”的吐槽。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乘客的体验。
说到地铁烦心事,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早晚高峰期的排队长龙和“永远挤不上的下一班车”。但仔细一回想,除此之外,日常坐地铁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比如,有一些地铁站出口比较多,指路标志不清晰,往往绕了一大圈才找到出口;部分地铁建设年代久远,无障碍设施不健全,若是携带大件行李只能辛苦自己的“麒麟臂”;还有的换乘通道太长,七拐八拐不说,甚至还要走上一段地上通道,每次换乘都是一次行色匆匆的竞速。这些有的是设计规划时“考虑不周全”,有的是运行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无疑给公众乘坐体验打了折扣。特别是对上班族来说,坐个地铁还要经历体力和心力的双重考验,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作为一种复杂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地铁客流庞大,从建设到运行环节众多,一些考虑不到位的地方在所难免。倾听乘客的意见,及时解决乘客的诉求,恰恰是提高地铁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记得几年前,地铁车厢温度备受吐槽,众口难调。现在不少城市通过设置强冷、弱冷车厢,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往还有一些人在地铁车厢里卖艺乞讨、派发广告,伴随着重点整治,这类现象已经极大改善。如今,绝大部分地铁都设有老弱病残孕爱心专座,改造提升无障碍设施。事实上,城市治理、服务优化正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的。这并非什么难题,关键要站在乘客立场去思考,多一些诚意和效率。
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有这样一段旁白:“地铁浓缩了都市生活的缤纷色彩,承载着快乐和忧伤,也交织着梦想与希望,路过寒冬酷暑,开往春天。”其实,地铁不光是城市的“面子”,也承载着文明的“里子”以及治理的“底子”。换句话说,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如何、文明水位高低,地铁是一个集中展示窗口。特别是在绿色转型、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方式,在低碳出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应该以高品质服务提升吸引力。如果地铁出行更加便利、舒心、快捷,如果我们的公共交通能够更人性化,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自然也就能蔚然成风。由此来看,提升地铁服务质量不是小事情,而是关系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大课题。
当然,进一步来看,硬件设施上的完善下个决心、下把力气就能做到,软件上的配套或许不那么立竿见影。现实中亟待解决的,还有一些屡禁不止的不文明行为。比如地铁霸座占座,车厢里面乱扔垃圾,大声喧哗、使用手机外放制造噪音,以及时不时出没于人群中的“咸猪手”。这些不文明现象背后,既有少数人规则意识缺乏、文明素养缺失,也有制度落实不严格、管理不到位的因素。文明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文明出行也要靠“管”出来。面对地铁上的不文明行为,不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提醒就要提醒,该制止就要制止。惟其如此,才能构建匹配时代需要、回应乘客呼声的地铁文明。
这正是:
地铁开往春天,都市生活所系。
化解烦心吐槽,治理尤须升级。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