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8月21日在京举行的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将于8月25日—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举办,论坛由科技部、国家林草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亿利公益基金会共同承办。论坛主题为“以科技引领治沙 让荒漠造福人类”,旨在推动国内外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传播我国防沙治沙科技创新经验成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介绍,本届论坛共设4个主题论坛,分别为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主题论坛、沙尘暴防治与科学治沙主题论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主题论坛、创新·转让·共享——用知识和技术促进生态修复主题论坛,邀请外国政要、联合国有关机构代表、有关部委负责人、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约300人出席。
我国通过实施“三北”工程、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已经得到根本性遏制。近10年来,我国完成治沙任务2033万公顷,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比10年前净减少500万公顷、433万公顷,科技在防沙治沙中起到了强大支撑作用。
祝学华介绍,“十四五”期间,科技部重点推进研发荒漠化综合治理新模式,建立荒漠化防治决策支持技术体系,深入推进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形成了一批防沙治沙新技术、新装备。科研人员研制的低覆盖度羽翼袋沙障和智能化多功能沙障铺设装置,可减少起尘扬沙率50%以上,节约成本约70%—80%。利用植物来源低碳足迹聚乳酸(PLA)材料研发绿色治沙技术,独创纤维制造及内筒装填工艺,沙障障体抗掏蚀性能优异,风蚀凹曲面稳定,可降低40%近地表风速和50%输沙量;对比传统植物材料沙障,PLA沙障使用年限提高2—5倍,铺设效率提高3—5倍。在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建立沙化土地治理技术示范区与沙产业技术示范区10万余亩,示范区内植被覆盖度提高15%—35%,单位面积产值提高20%—30%。
预期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将建立精准提升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生态质量和防沙治沙功能的近自然营建技术并开展示范;形成不同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生态服务能力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绿色发展一体化技术体系和模式;集成各类相关创新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样板。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秘书长王文彪表示,本届论坛上,在库布其沙漠参观现场,将展示中国治沙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如经过多年科学验证的“灌乔草811”种植配比,既节水耐旱又大幅提高植被覆盖效率;还有风向数据法技术和水汽法微创种植技术耦合治沙、数字化智能化治沙绿化、灌木种子技术和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技术等,这些技术将成为助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利器。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是全球唯一的致力于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大型国际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八届,为推动生态文明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促进防沙治沙理念交流和经验分享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