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重庆解放碑……这些大名鼎鼎的商圈是所在城市的地标。如今,许多知名商圈的主街之外,原本充当配角的弄堂小巷也越来越“好逛”——它们被统一称为“后街”。
海叔了解到,不少城市正在“扮靓”商圈后街、发展“后街经济”,拓展核心商圈影响力。国内有哪些好逛的后街?海叔这就带大家看一看。
后街是商圈的“毛细血管”
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高辰颖告诉海叔,“后街”概念与“主街”相对,主要指商业中心内部或周边的支马路,“如果说主街是商圈的大动脉,那么后街就是毛细血管。”
在北京王府井商圈,北京市百货大楼和Apm购物中心背后的后街——王府井西街、王府井东街的商业外摆区、儿童业态聚集区已成为王府井的热门打卡地,吸引许多家长前来“遛娃”。
高辰颖说,像王府井这样,把后街打造成以特色品牌为引领、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特色商业街,协同主街构成兼具商业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的商圈发展模式,就可称之为“后街经济”。
为什么要发展后街经济?在空间上,商圈主街通常是标准化商业区,空间形态呈条状;后街则大多为非标准商业空间,空间形态呈块状。把后街发展起来,可以“反哺”主街,进而提升商圈能级、规模和辐射范围;在功能上,主街满足消费者普遍性需求,后街则专注于满足圈层化需求。二者是空间相连、功能互补的关系。
后街改造需要新思路
海叔发现,不少城市商圈的后街改造,面临着空间小、产权散、分工乱等问题,解决问题则需要新思路。
空间小:后街商业承载力往往不如主街,改造工程量大、投资周期长……这些需要政府力量深度介入,如强化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整体营销促进品牌推广等。上海市静安区对南京西路商圈的改造就是例子。
产权散:许多城市传统商圈支马路房屋产权复杂,需要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改造。如上海市长宁区组建平台企业统一运营管理,重庆市渝北区探索服务外包、引入商业运管企业等。
分工乱:部分城市后街经济项目定位不清晰、业态同质化。因此,对后街业态功能预先进行整体规划、精准定位必不可少。这方面,上海南京西路商圈的“休闲生活带+文化体验轴+专业街”、重庆解放碑-朝天门商圈的“一核两滨七街十巷”,都是比较成功的规划。
不能对主街简单复刻
逛了一圈后海叔发现,后街不是简单复刻主街商业模式。成功的后街经济,都较好避免了“千店一面”“千街一面”情况。
有些商圈后街依靠专业化的商业功能,提升消费体验的不可替代性。比如北京建外SOHO商圈就集中了许多婚庆相关品牌,婚礼策划、礼服租赁、婚纱摄影等一应俱全。海叔就有朋友在这里“一站式”搞定了备婚。
有些商圈推动后街经济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融合发展。拥有“三江六岸”优质资源的宁波,一方面鼓励知名商业品牌在核心商圈设立首店,另一方面对临江商圈进行改造,发展餐饮、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夜间经济,为后街增添差异化内容。
有些商圈立足自身特色,强化品牌效应,满足居民与游客的全客层需求。如重庆市渝中区围绕“后街、天台、江岸、步道、洞穴”等五大资源要素,让轻轨穿楼、洪崖洞夜景等成为闻名全国的山城名片。
“点亮”后街,关键在于因地制宜。高辰颖认为,改造前应建立后街经济数据库,评估本地后街经济发展潜力,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等划定重点片区,明确后街经济街区范围,再决定引导哪种类型的后街发展。
像北京、上海这种“留白”不多的超大城市,如何发展“后街经济”?在高辰颖看来,不必执着于增量,盘活存量资源是重点。“可通过设景、造节、做强夜间经济等方式,提升空间利用率。在内容选取上,可以将主街外溢的消费功能与新兴业态深度融合,让后街成为数字消费场景的策源地、新型消费品牌的孵化地、高品质文化消费的集聚地。”高辰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