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15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美术馆、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从敦煌出发——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一层8号厅举办。
敦煌研究院苏伯民院长表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针指引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创新在新时代下变得尤为重要。敦煌研究院几代人秉承“坚守大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将科技与文化,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致力于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弘扬。
20世纪80年代,敦煌研究院提出“数字敦煌”的构想并持续探索研究,利用数字技术完整保存敦煌石窟艺术的信息,真实再现敦煌艺术的神韵。吴健扎根敦煌42年,作为“数字敦煌”的领军人物,他带领团队逐步构建了“多元异构的数字敦煌”文化理念,实现“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建设,形成了以“学术为基础、技术为手段、艺术为目的”的文物数字化学术理念。同时,吴健运用摄影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形式,探寻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用精彩的摄影作品构建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影像数据库。其作品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历史与人文的精妙融合,为学术研究和文化弘扬提供了精确完备的文物图谱,不断延伸了人们对丝绸之路文物遗迹的全新视角。
据介绍,此次展览作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丝路印记”主要收录了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遗存。作者通过镜头,利用光与影的变幻,将丝路与印迹巧妙结合。用丰富的视角,再次唤起了人们对这条古老道路的敬意。第二部分“百窟千像”主要收录了丝路沿线石窟寺内的万千佛影,作者通过镜头将丝绸之路佛教造像的艺术特征风格和对佛教美术的独特理解融合起来,呈现佛教艺术传承与发展。吴健的摄影作品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精确完备的文物图谱,也为敦煌石窟文化的传播发扬贡献了一份极其珍贵的视觉样本。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敦煌研究院将为文化传播提供更多的渠道和触点,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也希望借助以摄影为依托的数字化保护工作,让文化遗产以数字化形式被永久保存,学术成果和人民共享,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