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发扬黄埔精神,两岸团结走向民族复兴

任成琦    2023-07-31 10:44:25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日月谈工作室

近日,第十六届黄埔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论坛围绕“贯彻总体方略、发挥黄埔优势、促进祖国统一”主题发出号召:依托黄埔组织,广泛团结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共同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图谋;强化黄埔情缘,深入开展两岸交流交往,厚植和平统一的民意基础;弘扬黄埔精神,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围绕论坛主题和大会号召,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积极建言。

共担民族大义

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两岸关系与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海泽龙看来,包括黄埔精神在内的爱国主义是挫败“台独”分裂图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也是维系包括台湾同胞与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泉州经贸学院教授、《黄埔一期的红色传奇》作者刘育钢说,至今台湾军校毕业典礼必奏唱“黄埔校歌”并恭读孙中山先生遗嘱,黄埔社团组织遍布岛内。黄埔人在台岛拥有一定社会基础,他们是反“独”促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黄埔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大有作为。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杨泽军认为,民进党当局和一小撮顽固“台独”分子数典忘祖,顽固推行“台独”分裂路线,否定“九二共识”,挟洋自重、“倚美谋独”,蒙蔽民众、混淆视听,使得两岸关系极其严峻复杂。他表示,黄埔人及黄埔后代应该义不容辞地向台湾社会揭露民进党当局的真面目,让岛内社会民众了解真实的大陆,打消岛内抗拒统一侥幸心理,激起台湾民众奋起反对“台独”、支持推动和平统一的动力。

增进心灵契合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李立认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台港澳侨黄埔同学亲属可以很自然地做岛内和海外乡亲的工作,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增加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共同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推动两岸同胞全面深入交流合作,真正做到“两岸一家亲”。

四川师范大学革命文献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国平建议黄埔军校同学会利用自身优势,多联合两岸高校举办历史研讨会、开设相关学术研究项目,让更多台湾学者、学生来到大陆交流,更好地认识历史根脉、认知祖国大陆。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杨琪建议,发挥舆论传播优势,利用新媒体多做台湾青少年的交流工作,讲好“九二共识”与和平统一的故事,画好两岸同心圆。四川省黄埔后代联工委委员乔育新也强调了做好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他表示,青少年没有对文化的认同感,就没有对民族的认同感,没有对民族的认同感,就没有对国家的认同感。建议各省黄埔组织要因地制宜,加强和台湾各党派青少年的交流,打造青少年感兴趣的IP品牌。

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副理事长李东宪在发言前特地查了自家族谱,发现祖先是从四川成都移居福建然后再赴台的。他表示,两岸同根同源,事实不容否认。黄埔军校代表着为抗战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的千千万万人,作为台青必须做好黄埔精神的传承工作。“只有两岸团结,才能走向民族复兴。”他深有感触地说。

共促祖国统一

广州社科院黄埔军校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予欢说,正是秉持黄埔精神,近年来海峡两岸黄埔校友与后代亲属,就两岸问题达成共识,反“独”促统,共同促进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认为,黄埔师生及其后裔为弘扬黄埔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埔军校研究者对挖掘和总结黄埔军校历史资源和当代价值起了积极作用,黄埔军校同学会等机构以及港澳台、海外相关组织机构为努力促进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这几方面的力量形成了一股反“独”促统的合力。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崔巍认为,时至今日,黄埔精神仍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中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两岸中国人都应发扬黄埔精神,从国家的整体利益这个“大局”去考虑,那实现国家的统一将是水到渠成的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诚如是,则黄埔精神就具有了更伟大的现代意义。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球Z世代体育论坛举办,激发大学生体育热情
下一篇:东方七日谈|会展与产业相互成就,增添高质量发展活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