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根据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9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
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12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5082.60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6272.45亿元,增长8.2%。总体而言,上海经济延续了恢复性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这是三年疫情后,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的首个半年。对于这份成绩亮眼的经济“半年报”,上海的决策层却相当冷静。
在21日举行的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扩大)上,上海市市长龚正在报告中强调,上半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上半年主要指标同比增速较快,既体现了在质量效益导向下的增长韧性和发展活力,也有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因素。当前外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我市经济快速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科学分析数据、直面问题短板,也体现在媒体报道上。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刊登题为《四问上海上半年经济数据》的文章,从“增速为何那么高”“增长从何处来”“为什么和‘我的感受’有差距”“可以高枕无忧了吗”等热点问题入手,对上海经济形势进行客观分析,既肯定成绩,也直面挑战,更对未来不失信心。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当然仍要关心量的增长,但更要看质的变化。从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发展新动能正加快培育。”“上半年,虽然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但上海已经走在了复苏之路上,向上的态势已然清晰。”
向上向好的经济数据本身给人信心,求真务实抓发展的鲜明态度更催人奋进。
事实上,过去一周上海经济亮点确实不少:
第三十七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暨上海市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新认定的3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3家研发中心获颁证书;77个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到102.4亿美元。
据上海市商务委统计,今年1至5月,上海市新设外资企业2096家,同比增长78.7%;实际使用外资11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7.3%。上半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922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544家。上海持续保持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城市地位,上海仍然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据上海海关统计,上半年上海市进出口总值达2.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较全国平均增速高9.3个百分点,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创历史同期新高。
更可圈可点的是,上海外贸呈现较强韧性。保税物流增势强劲,进出口达5349.7亿元,增长28.5%,增速高于整体17.1个百分点。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动能充沛,分别增长171.8%、189.7%、62.6%。
谋定而后动。上海市政府上周连续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推进跨境电商、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措施和行动方案。在市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扩大)上,市领导还就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新一轮民心工程等方面工作通报了相关情况和下一步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上海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新征程上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决心和行动。
上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对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的地位再次明确,并提出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法治保障等政策支撑。不少专家认为,要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尤为重要。推动有效市场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
上海经济“半年报”释放了明确的信号: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海目标坚定、信心坚定、步伐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