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开心的好日子!”7月16日上午,上海市静安区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项目举行居民集中搬场仪式。在欢庆的锣鼓和舞狮表演后,12辆车组成的搬场车队载着居民的家具什物,缓缓驶离蕃瓜弄小区,居民们挥手暂别“老土地”。
蕃瓜弄小区旧改项目是静安区今年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改造项目。历时49天,14幢1122户居民全部签约,实现了100%签约的目标。从7月15日起,项目进入为期两个月的搬场期,之后将拆除旧房,开工建设新房,预计三年半建成。居民们回搬后,迎接他们的将是一个环境优美、厨卫独用、配套齐全的新小区。
番瓜弄在19世纪末被称作姚家宅,随着1909年沪宁铁路通车,吸引大量工商业聚集,至20世纪20年代,这里成为闸北西南部的繁华地带之一,有17条旧式里坊弄。这里曾两次受到侵华日军炮火攻击和飞机轰炸,繁华化为废墟。1940年左右,第一批难民在此栖身,搭建“滚地龙”,之后越来越多的难民在此聚集,形成上海人口密度最大的棚户区。1947年,因这里产出过一个特大蕃瓜(即南瓜),便有了“蕃瓜弄”这个名字。上世纪60年代,蕃瓜弄建起工人新村,居民生活大为改善。
新中国成立后,“滚地龙”渐渐被翻建为草平房或瓦房,蕃瓜弄居民的生活有了改善。1961年起,蕃瓜弄经过近5年的筹备与建设,成为上海第一个五层楼的工人新村,31幢楼房,水、电、煤俱全,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新村内保留了18间“滚地龙”,作为“忆苦思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接待过68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贵宾1200余批。上世纪70年代,一篇题为《蕃瓜弄变了样》的文章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蕃瓜弄从此全国闻名。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蕃瓜弄小区进行了多次改造,包括加层、平改坡等。1993年,为配合南北高架路建设,蕃瓜弄一排房屋被拆除。2016年,为配合北横通道项目建设,又有部分房屋被征收。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昔日的明星小区如今已出现外墙脱落、房屋漏水、下水管道堵塞、电线老化、厨卫合用等诸多问题,居民们迫切希望进行改造。2019年8月6日至30日,由蕃瓜弄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牵头,对小区全体业主及承租人开展“拆除重建”意愿的全覆盖调查,99.7%的居民同意向政府申请对小区进行拆除重建改造。
蕃瓜弄拆除重建后,14幢老“公房”将变成1幢7层建筑和5幢高层建筑。在8种基本户型基础上,为居民设计了47种不同面积段的房型,全部房屋的套内面积只增不减,再额外增加独用厨卫与阳台,并优化房型、朝向和居住功能。新小区将建设大面积的中心花园,为居民提供惬意舒适的休闲、健身空间。新小区周边还将有城市生活中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点、社区党群中心和公益性托育点等公共配套建筑。
搬家现场,居民周士民激动地说:“今天太开心了!过去一直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条件太艰苦了。现在好了,再过几年,就能原地住上新房子了。感谢党和政府,让阳光照到了蕃瓜弄。”
2022年下半年,在历经30年奋斗提前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后,上海发扬“钉钉子”精神,聚焦“两旧一村”启动新一轮旧改,全力推进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小梁薄板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并将之列入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民心工程。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对城市更新工作的认识,把城市更新作为落实城市总规的过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拓展城市空间、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城市更新的新路子。
蕃瓜弄的变迁,将成为上海建设人民城市、深化城市更新的新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