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洗衣液空瓶或矿泉水空瓶种花,把6个奶茶杯托做成一个隔热垫,快递盒还能当成垃圾桶……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上掀起一阵“废品利用”风潮,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的“再利用”成果。
不少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看到父母将购物的塑料袋整理起来收进抽屉,总是不能理解,少不了要嘟囔一句:这留着有什么用?然而,随着年岁渐长,当越来越多人开始操持自己的生活,在一次次花钱购入垃圾袋、一次次着急使用却遍寻不到之后,才明白这里暗含着多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不仅能省钱,而且可以随用随取,十分方便。
时代不断发展,生活也在发生变化。现如今,商品包装纷纷迭代升级。还是拿购物袋来说,一些新款不仅从塑料材质升级为环保材料,质感更好,还兼具设计感,颇为美观。这也促使更多人“舍不得扔”,琢磨着怎么才能“物尽其用”。购物袋、包装盒、化妆品空瓶,一个也不放过。有网友调侃,这是“传统美德”的觉醒。润物细无声,勤俭节约的习惯,正是这样在一代代人言传身教中进行传承,又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较于老一辈“先放着指不定什么时候能用上”的观念,现在不少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囤积闲置,而是充分挖掘其中的实用价值,主动创造使用机会。比如,一个购物袋,稍加折叠,就可以当成桌面收纳盒;袋子底部划开一道缝,卷纸就可以从中穿过,挂在卫生间防尘防潮;还有人将不同袋子上的商标、图案剪下来做成拼贴画……一丝灵感创意、一点动手能力、一点闲暇时间,就可以让商品“大变身”,大大拓宽用途。
当然,也一定有人对此难以理解,如今物质极大丰富,很多东西随时都能买到,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对于许多自诩“闲置收藏家”的人来说,这种行为的意义不仅在于延展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在于这个过程为生活增添了很多“买不来的意趣”,比如变废为宝的成就感,比如物尽其用的妥帖感。这其中既有对物品的珍惜,更有对劳动的敬畏。
曾经一段时间里,“断舍离”的观念受到不少人的推崇。在许多刻意或者随意的极简生活里,一些非必需品都要“应扔尽扔”。如今,“闲置收藏家”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在有限的空间里存放着各种看似“无用”实则或有妙用的物品。从断舍离到“反断舍离”,表面上背道而驰的生活观,实际上却有着相似的内涵。生活的重心,不在于极尽奢华,也不是随“欲”而动,而是善于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多样的需求。不管是“极简”还是“极度利用”,都是在避免踏入消费主义的陷阱,在理性与适度中享受生活的本质,追求人生的况味。
更为重要的是,个人生活理念的嬗变,也是一个社会何以发展的镜面。当物尽其用的习惯受到更多欢迎、得到更多重视,就能在更多地方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面对那些自己无法改造、加工的物品,不再是一股脑扔进垃圾桶,而是通过二手交易市场让资源再循环,或是捐助给有需要的地方;面对垃圾分类的要求,不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努力掌握分类知识、养成良好习惯……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当节约资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美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这正是:
闲置弃之可惜,巧思挖掘可能。
改造重新利用,旧物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