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博物馆、游乐园……如今,在全国各地大小景点,文创雪糕几乎成了标配。这些文创雪糕的造型往往出自景区地标、动植物等代表性元素,既有“高颜值”又带有文化属性,还能拍照打卡、实现社交功能,在刚推出时广受欢迎。
新颖的造型一次两次能够吸引消费者购买,不过时间长了,也难免审美疲劳。随着这两年文创雪糕层出不穷,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放眼市面上的文创雪糕,从樱花、荷花、牡丹花,到凉亭、长桥、古城楼,看似造型不一,实则不少陷入了低水平模仿的窠臼。又比如,一支文创雪糕动辄二三十元,贵一点的甚至要四五十元,远高出市面上普通雪糕的价格,但用料口味却让人感觉“不值这个价”,以致于一些消费者不再复购,“拍一次照就够了”。加上新鲜感逐渐褪去,创意和造型的吸引力不复当初,一些文创雪糕热度下降也就在所难免。
文创雪糕不同于一般的景区商品,应在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价值、搞好质量品控上下更大功夫。好的文创产品在于把产品与景区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是发挥创意彰显新意的过程,而不应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或者机械复制。例如,此前故宫“脊兽”文创雪糕的“破圈”,不仅是因为造型新颖,更得益于传统文化与雪糕的巧妙结合;莫高窟文创雪糕的雪糕棒,清洗过后就是一枚精美的九色鹿书签;杭州西湖“断桥相会”文创雪糕设计成两部分,游客手持两片西湖雪糕合在一起,就能还原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会的场景。类似巧思给消费者带来惊喜,充分说明,将景区文化内涵融入独特创意,才能赋予文创雪糕更深的意蕴,避免陷入“徒有其表”的尴尬。
从“爆火”到逐渐“降温”,文创雪糕的发展,折射出一些文旅领域存在的创意不足、盲目跟风问题。文创雪糕火了,景区无论大小全都开发出几套;乡村民宿成为不少游客假日休闲的选择,一些地方就搞起了“复制粘贴”,让人感觉“到哪儿都一样”;大唐不夜城“出圈”后,各种“不夜城”拔地而起,甚至连“不倒翁小姐姐”也依样画葫芦……不乏亦步亦趋的模仿,却鲜有如首创者一般的成功。究其原因,游客想要体验的是一地独特的文化气韵。无论文创雪糕、乡村民宿还是不夜城,如果不管是否契合实际一概照搬,若不立足地域特色走差异化经营路线,很容易将最吸引游客的优点遮盖住,变得“泯然众人矣”。
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决不能止步于借鉴。文创雪糕的例子启示我们: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深挖价值内涵,融入创新创造,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产品产业收获更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