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中国古建筑营建与保护”专题学术研讨会召开

曾宇昕    2023-07-10 09:13:57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7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大匠之手泽 年代之磋磨——中国古建筑营建与保护”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恭王府博物馆举行。

研讨会开幕式由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主持,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致开幕辞。恭王府博物馆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官式建筑营造技艺(恭王府)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一直秉持着“尊重历史、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原则,此次研讨会主题是“古建筑营建与保护”,是恭王府博物馆创建四十周年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

作为历史见证和文化载体的中国古建筑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古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一方面,古建筑的保护修缮需要继承传统工艺和技术,同时部分古建筑在活化利用时又要适应某些现代需求,要兼顾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古建筑的营建与保护工作不仅意义重大,还需要社会大众共同努力、不断深入、积极交流、广泛传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研讨会学术报告环节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郑子良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共分享五个学术报告。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孔祥星报告题为“营造学社测绘恭王府老图纸的复原及利用”,通过现有的恭王府及清代王府历史照片和资料,介绍恭王府府邸内檐装修(尤其是1937年之前)的特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查群报告题为“永乐宫迁建与保护研究”,以永乐宫迁建工程为例,讲述它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大型综合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经典成功案例;故宫博物院正高级工程师陈彤报告题为“宋《营造法式》的建筑图学智慧”,提到林徽因曾在梁思成著作《清式营造测例》绪言中总结了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像《营造法式》这种标准化、规模化的设计,以及带有斗拱的木架构,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精髓所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顾军报告题为“赵州桥保护与修缮”,通过对隋、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史料记录研究,讲述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桥”的赵州桥是如何保护与修缮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永昕群报告题为“典型长守——中国古建筑模型的源流与传承”,综述中国古建筑模型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技艺的建筑文化遗产,不仅为古建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在当代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上报告分别从测绘、图学、模型等基础研究,以及与本次展出模型相关的重大保护工程项目实践出发对中国古建筑的营建与保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研讨会为“学术恭博”搭建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在现场交流环节,传统古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高校学生、志愿者等齐聚一堂,对当今现存古建筑的研究、现状、传承与保护等进行深入交流。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四射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