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中国刺绣专场在山东举行

郑海鸥    2023-07-06 19:42:30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近日,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中国刺绣专场在山东举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宏复表示,无论是传世的刺绣文物,刺绣艺术品,还是生活刺绣用品,无论采用何种技术形态,都离不开针、线、底料,以及中国设计。“中国刺绣”概念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需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予以强化,以提升中国刺绣的国际影响力。

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周星建议,中国各刺绣流派在针法和技法上虽各具风格,但有共性,应将中国刺绣概念提炼归纳,以便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对话。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学院院长崔荣荣认为,中国刺绣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工艺特色和文化符号形式,成为现代图案和纹样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孙舜尧认为,中国刺绣数字化建设要从过去图案纹样的数字化采集助力产品开发,提升到刺绣针法数字化的新产业理念。武汉纺织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叶洪光指出,刺绣产业化需要集结众智,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发展。

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分享了参加米兰和威尼斯等国际展览的经验,认为各绣种正呈现相互融合趋势。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周锦强调,要将中国刺绣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满足现代人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才能为中国刺绣在国际市场赢得新机遇。

论坛主席、华夏文化促进会非遗分会会长常月红指出,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地方绣种各有特色,很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其创作内容、过程和传达的价值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四射
下一篇:大江东|锚定增强“四大功能”,排头兵直面主攻方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