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大飞机商业首航,“爱达•魔都号”豪华邮轮鸣笛出坞,新能源汽车品牌齐头并进、出口不断增长……近年来,上海先进制造业佳绩连连,振奋人心。
高端制造业,对上海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指出,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战略定位,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如今上海第二产业占GDP约1/4。同时,随着上海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制造业领域中诸多产业面临全球价值链的重新布局。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找准位置、巩固优势,获得新的增长机会?如何提质稳量,既确保制造业占GDP的相当份额,又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上海牢记嘱托,努力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新局、育新机,实施“上海制造”品牌战略,深入激发产业技术创新活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高端产业引领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大先导产业引领新型产业体系
6月30日,世界首条3万升超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生产线工程,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交付。3万升,这是一个里程碑,它从规模上成功突破现有2万升反应器技术,填补了我国生物药大规模生产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生物药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方面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这条生产线由上海碧博生物医药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公司董事长焦鹏自豪地说,它首次突破3万升不锈钢超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成为全球首创、世界最大的新一代生物药生产平台。依托这条生产线技术,有望缓解全球生物药产能缺口逐年扩大的趋势,降低生物药的生产成本,提升药品可及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项目是由上海市新兴产业重大专项给予支撑的。上海对高端产业的扶持,正在不断催生产业新优势、发展新动能。
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是上海的重要任务。上海瞄准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高端地位,推进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实现倍增,产业高地加快垒砌、不断增高。
2022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8537亿元,同比增长5.7%,新增获批1类新药4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新增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获批的器械9项,累计33项获批上市,数量占全国的1/6;生物医药资本活跃,一级市场融资金额达241.86亿元,为全国第一;生物医药领域新增11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累计达到30家,上市企业数和募资总数列全国首位。
集成电路方面,上海不断提升先进工艺产能、核心芯片能级、关键设备和基础材料配套支撑能力,14纳米先进工艺规模实现量产,5纳米刻蚀机、国产CPU芯片等实现突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约占全国的25%。
人工智能方面,上海在原创算法、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在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方面,上海正加力发展。预计到2025年,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3个新赛道的产业规模分别达到5000亿元、3500亿元和7000亿元。面向未来5至10年,上海进一步培育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前沿产业集群。
“瞄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上海主动推动六大支柱工业转型升级,初步构建起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六大重点产业为支撑、新赛道产业加速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新型产业体系。”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
智能制造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松江,石湖荡镇,上海洗衣机互联工厂。海尔卡奥斯智能5G+大规模定制虚实融合示范验证平台正在运转,一台台彩色的机械臂自如伸展。在这里,一座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虚拟工厂”昼夜不息,可视化、高可靠、易操作的“工业元宇宙”走入现实。
这是上海发展智能制造的又一个代表。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智能制造是上海紧抓不放的又一个重点。上海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主攻方向,已建设智能工厂60家、灯塔工厂5家,有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地处上海西南部的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内,一座占地243亩、投资30多亿元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达闼新镇”崭露头角。项目达产后,预计年生产机器人关节可达1000万台套。企业联合创始人汪兵认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上海雄厚的研发、制造实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让“达闼新镇”吸引了长三角、珠三角数十家上下游伙伴在此集聚。
数据显示,在上海六大重点产业,机器人每万人密度达388台,汽车领域则高达每万人1045台机器人。靠着智能制造,8家汽车整车企业和61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活下来,更贡献了高质量的产值。2022年,上海汽车产业产值超过8000亿元,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20%。
正是因为高端产业的超高性价比,上海格外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
2023年以来,上海决策层多次分行业专题研究部署产业发展工作,发出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明确要求保持制造业在全市GDP的一定占比。最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6大行动、22项重点任务等一系列推进举措开始实施。其中明确,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千亿级产业;加速布局四个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推动先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共进。
以“引擎经济”打造“全球动力之城”
100辆18吨氢燃料电池重卡一次交付,未来3年将再推广应用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这是发生在去年8月的事。有关氢能源的故事,有关动力的故事,不断在上海上演。
“全球动力之城”,这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及上海的产业新亮点。
以“引擎新动力”塑造“经济新引擎”,临港新片区加快推动构建航空、航天、汽车、海洋、能源“空天陆海能”动力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动力产业协同发展的引领者、大国重器动力创新升级的策源地、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动力竞争的主力军。目前,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快构建动力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集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集成服务于一体的“引擎经济”集群。
“全球动力之城”,将成为上海高端制造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又一张响亮名片。动力产业也是创新属性极强的硬核产业,上海可发挥在航空动力、航天动力、汽车动力、船舶动力、能源动力等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通过动力变革引领未来的产业变革,成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承载和主要标志。这对于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具有突出的引领和示范意义。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等。以发动机为核心的动力产业属于高端装备的关键核心环节,是制造业的“皇冠明珠”,融合了前沿材料、制造技术、复杂工艺等“高精尖”特征,是上海高端产业引领需要突破的重点方向。
发展动力产业,上海有其独特的优势。上海是动力领域门类最齐、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吸引了中国航发商发、中船动力、中国重燃等一批核心龙头企业,拥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是最有条件在动力产业集聚和创新方面实现引领突破的城市,具有全面、综合和国际化的竞争优势。
积厚成势攀高峰。在高端产业引领下,上海高质量发展之路愈加宽广。